嬴政竟然笑着对他说,刚才你愿为我赴汤蹈火万死不辞,万死不辞就不用了,现在寡人有件需要麻烦你。
李斯顿时诚惶诚恐,连说三个不敢,您是君来我是臣,有什么事情直接吩咐即可,那还用得着麻烦二字,随后嬴政不好意思的对他小声叮嘱,让他想办法神不知鬼不觉的将韩非押解进咸阳然后秘密交给王宫护卫,剩下的事情他李斯就不管了,只要将韩非活着带回来他就是大功一件,虽不能当场兑现,但嬴政保证会记在心中日后一并封赏。
听到这个消息李斯如遭雷劈了一般傻傻愣在原地,嬴政许诺的封赏根本没有让他感受到一丝快乐,因为他满脑子都被嬴政刚才的话所占据,联想到之前嬴政脸上的奇怪表情,李斯不难猜出来嬴政这是有意放过韩非,可明明他都已经把话说到那种程度了,为何嬴政还会想着要留韩非一命!这点李斯绞尽脑汁也捉摸不透,若说韩非是嬴政私生子,韩非比嬴政年纪都大,这显然对不上好,若说嬴政是韩非私生子,年龄上一样对不上号,除父亲能不断宽容自己犯错的儿子,李斯实在想不到其它理由能叫嬴政这般宽容韩非!
后李斯越想越怕,就害怕皇帝会突然反悔放人,不然他的一番话岂不是挑拨不成还会树立了一个敌人。这个可能并非李斯胡乱臆想,他是有现实根据的,按照嬴政对韩非的态度来看,提解韩非回宫绝对不是要杀韩非那般简单,若不然嬴政也不会让他瞒着天下人秘密将韩非送回皇宫,那么答案只有一个,嬴政要雪藏韩非,让韩非消失在大众视野,这对韩非来说是一种变相的保护,韩非在宫中能受到的威胁有限,只要嬴政不杀韩非,就没有人可以动手除掉韩非,接下来李斯似乎都可以预见到在日后的某一天韩非重新起复,被嬴政委以重任。
仿佛嬴政跟韩非才是真爱,他只是一个意外,如此一想,他就下定决心在嬴政还没有改变主意之前就把韩非弄死,绝对不能给韩非一丝机会。随后李斯假装答应嬴政马上就去安排此事,为确保万无一失他将亲自前往云阳提解韩非回咸阳。李斯离开咸阳宫之前故意对嬴政说,他旅途劳累,不堪连翻奔波,希望在家休息一日在前往云阳,感动不已的嬴政当即表示,李斯休息三天再动身也不迟,爱卿也是秦国重臣,身体累垮了,他这个君王也是心疼滴。
嬴政对李斯的态度非常满意,并亲自送李斯出门,李斯离开后便露出自己狰狞的獠牙,他要在韩非返回咸阳之前将韩非弄死,首先他要排除自己的嫌疑,他向嬴政主动提出要去云阳接韩非回来,目的就是为了给自己提供不在场的证明,洗脱自己本人嫌疑,从以为来看,李斯在秦国上下口碑还是不错的,低调做人低调做事,为人办事八面玲珑,与他共处过的没有说李斯坏话的,即便朝堂上他与韩非政见不合而交恶,私下里他任然主动登门拜访韩非探讨学问,这就给大家造成了一个假象,李斯人品不错,虽然与韩非政见不合,私下里师兄弟二人的关系一如既往地和谐,君子之交淡如水,李斯在外面眼中算得上是“君子”。
这就是李斯的高明之处,也是他最为阴险的地方,早就给外界所有人都留下来一个良好印象,大家自然不会怀疑李斯去暗害韩非,这也是嬴政听到李斯要亲自前往云阳接韩非激动不已的原因,在当时嬴政的眼中这是兄弟情深,李斯担忧自己师兄的表现,把韩非交给李斯嬴政无疑是放心的。
但他绝对没想到,就是眼前这个让他深信不疑的人,才是杀害韩非的真正元凶。
回到家中,李斯便暗中派遣心腹派前往去牢中送毒酒,韩非见到毒酒知道自己的命运会如何,但他不甘心死在异国,还是如此死法,他要求见皇帝,但李斯又怎么会给他这个机会,心腹来之前早就收到了李斯的明确指示,韩非必须死!
于是李斯心腹就命人按住韩非,强行将毒酒给韩非灌下去,之后又精心打理现场,伪造成韩非畏罪自杀的样子。
李斯与嬴政会晤后的第二天,嬴政突然醒悟过来,韩非与李斯和姚贾之间存在矛盾,自己不能偏听偏信,李斯说什么就是什么,让李斯去接韩非在嬴政看来也是一步臭到家的臭棋,甚至都不应该让李斯知道他要将韩非弄回宫的打算,最好是将李斯与姚贾一起瞒住!
现在走漏风声,让李斯知晓了他即将接韩非回宫的意图,就算李斯没有害韩非之心,但不能保证别人没有,只要李斯将这个消息透露给姚贾…想到此处嬴政悔得肠子都快青了,一个劲得暗暗自责是自己害了韩非,立马派人前往李斯府上查看李斯动向,在得知李斯还未动身之后。嬴政长舒一口气,连忙派人前去狱中赦免韩非。当嬴政的使者到达云阳时,见到的已经是一具冰冷的尸体。
这可把嬴政使者给愁坏了,嬴政让他前来是要他带回一个活得韩非,现在韩非死得透透,虽说活要见人死要见尸,但只带会韩非的尸体依旧无法向嬴政交差,他回去跟嬴政说韩非畏罪自杀了,嬴政信吗,别说嬴政不信,就连他自己都不信。
他是内侍与朝廷上的那些官员不同,他们上不得台面,说句不好听的,就是嬴政底下的一群奴隶,生死全凭嬴政一句话。要当内侍首先要学会察言观色,玲珑剔透,什么该说的,不该说的,该看的,不该看的,都得收住咯,而且还要学会揣摩上意,那些心思瓷实点的早就都被杀了,能活下来的都有自己的本事,要不然他不能被嬴政排出来当使者,以他对嬴政的了解,那么冷酷无情的一人,对韩非再三容忍,说明韩非在嬴政心里很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