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38章守护千年来神族守护的就是这生命之树,而所谓的四大神兽守护华夏大地,不过是一个幌子。
他们守护的也是这生命之树,但他们的任务更为艰巨,是守护这生命之树的通道,不让任何人靠近,尤其是那些心怀叵测的西方邪神。
那个时候西方邪神还是神族的一部分,他们是守护女娲的一支队伍,全部是由天使组成。
而大家所熟知的西方邪神中的领袖撒旦,在那个时候是女娲最忠实的弟子,他做的所有事情都是为了保护女娲,甚至对女娲的命令言听计从。
只不过所有的变化,都在女娲补天的那一刻发生了改变。
在神话故事中,女娲补天是为了人类,将天上的漏洞用自己的身体去填补。
但事实的真相却是,那天上的漏洞是当时神族的火神与水神两人展开了一场大战,这两人激战的时候,无意间两人失手,手中的武器飞出,正好砸在了当时空中最为薄弱的地方。
瞬间天上露出了一个大洞,陨石一颗颗的从空中滚落,砸落人间,大批的人族死亡,而华夏大地受到了重创,到处尸横遍野,一片狼藉。
这陨石如流星一般从空中掉落,有几个陨石无意间砸到了生命之树的通道大门。
当时守护通道的四大神兽,立刻凝聚阵法,阻止陨石,破坏生命之树。
可是陨石只是最初的灾难…
四大神兽用女娲和伏羲教给他们的阵法,将所有的陨石全部阻隔在外,艰难的保护住了生命之树的通道大门。
而天上的神族也焦急的想着办法,要将空中的漏洞全部补上,虽然他们想到了几种方法,可以将天上的大洞暂时性的补上,但也仅仅是给他们找到了一些喘息的机会。
因为真的想要补上这天上的大洞,就必须要用和天地一样的材料,才能将空中的漏洞修复如初。
当时女娲和伏羲两人便决定亲自去寻找这补天的材料,命令所有的神族都守护在漏洞前,不可再让灾难降临到人间。
随着女娲和伏羲的离开,刚开始神族还能用法术控制住局面,但随着时间的推移,他们就越发的艰难了。
那个时候的冥王还是神族中的元华天尊和元始天尊是两个亲兄弟,虽然他们是从人族中修炼飞天进入封神榜的,但是他们却十分有慧根,法术也成为了神族中最为高深的砥柱。
撒旦是女娲的亲卫首领,带着所有的手下守护在天地漏洞前。
直到有一天,女娲和伏羲疲惫不堪的回到了神族,他们手中空空,显示是没有找到材料,众人再一次陷入了沉默中,水神和火神也是懊恼不已。
女娲当时为了安抚众人,便随便找了一个借口说,虽然没有找到材料,但是他和伏羲已经想到办法如何补天了。
这才让压抑的气氛得到了缓解,让所有神族以为看到了希望。
但是那一天女娲和伏羲两人将元始天尊还有原华天尊,撒旦等重要的人秘密召见,将事实说出。
原来女娲和伏羲他们不是没有找到补贴的材料,而是他们发现这补天的材料,就是生命之树。
没了生命之树,华夏大地的所有养料水木和灵气都不会再生,那样他们好不容易所维持的人间,就会面临如地狱一般的生活,最终所有的人族只能灭亡,甚至除了人族之外的其他生灵也会一起灭亡,那是天地将会陷入一片死寂。
这个时候,撒旦便立刻提出只要神族存在,人族灭不灭亡,和他们也没有什么太大的关系。
而女娲亲手创造出人族和其他生灵的人,就相当于是他们的母亲,又怎么可能看着自己的孩子,一个个死亡呢?
所以女娲当即被否决了撒旦。
撒旦跟随女娲多年,早就已经猜到她的决定,所以才会极力的反对,最后甚至提出就用生命之树去做补贴的材料。
只可惜,早已心意决然的女娲,还是说出了自己的打算。
她和伏羲是生命之树所孕育出来的,所以他们的身体可以说就是生命之树的一部分,用他们的身体也是可以做补天的材料。
所以女娲最终决定,自己舍身取义,去做那补贴的材料,还天地一片安宁。
虽然当时伏羲和女娲是一对夫妻,伏羲甚至提出要用自己去补天,但都被女娲一一拒绝了。
因为女娲提出虽然伏羲和女娲都是生命之树所孕育出来的,但是女娲身上的生命之树的气息比伏羲更为浓郁,所以她才是最合适的人选。
最终在女娲的坚持下,众人陷入了一片沉默,他忧伤之中那天夜晚,不甘心的撒旦冲到了生命之树,通道的大门前,让四大神兽将大门打开。
可是四大神兽对女娲忠心耿耿,又深知生命之树的重要性,自然不会给撒旦让出道路。
于是撒旦不甘心的和四大神兽大打出手。
撒旦是女娲的第1个弟子,又跟随他多年,实力自然要比四大神兽更为高深,很快四大神兽全部被他重伤,倒地不起。
撒旦从四大神兽身上取了血液,打开了通道的大门,在准备进去的时候,却被从天而降的女娲制止。
女娲随手治愈了四大神兽身上的伤,并且带着撒旦离开,和他促膝长谈。
那一夜,谁也不知道女娲和散弹到底说了什么,众人只知道在第2天黎明的时候,女娲身穿铠甲,面容清冷的站在众人面前。
她面容镇定的望着空中的大洞,然后飞身化作一道流星,抽象的大洞上。
在女娲的身体和那大众接触的一瞬间,空中爆发了一道五颜六色的光芒,煞是好看,整个天地也再次恢复了生机。
随着女娲身体的消失,空中大洞终于被修复,一道彩虹从空中出现,在天上的神族中这道彩虹,停留了一天,可是在人间却长达了一年之久。
神族是一片哀伤,而人族却是欢天喜地庆祝灾难远去,他们终于不用再惶恐不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