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二章 问题
忽然,狄仁杰说道:“敬旸,你仔细想想那个小姑娘临终前所说的那几句话。”
王莽将那几句话重复了一遍:“黑暗之山,大地动,饷银。”
忽然,王莽说道:“黑暗之山一定指的是黑衣社,而大地动,我已经知道了,今天刚刚得到消息,甘凉似乎要发生大地动。可是,饷银又是什么意思呢?”
李元芳沉吟片刻道:“通顺的说法有几种。第一种就是,住在‘黑暗之山’的黑衣社引发了这次大地动。”
狄仁杰说道:“这算是一种通顺的说法,但却是不可能的也不合情理,地动是自然之数,绝不能由任何人引发。”
李元芳反问:“可如果引发地动的不是人,而是神,是传说中所谓的黑衣天神,那么这种说法能够站得住脚吗?”
王莽摇了摇头,说道:“地动乃天行之道,与风雨雷电、洪水旋风均是一般,因此,可以断定此次地动必是自然之数。”
李元芳说道:“好,那么第一种说法已经被排除了。”
狄仁杰用目光鼓励李元芳说下去:“嗯,你继续说。”
李元芳说道:“第二种通顺的说法就是,住在‘黑暗之山’的黑衣社知道了这次大地动。”
王莽点点头:“嗯,这算是一种比较合理的说法。然而却与小姑娘下面所说的饷银连接不上。还有呢?”
李元芳说道:“第三种:住在‘黑暗之山’的黑衣天神利用了这次大地动。”
狄仁杰抬起头来:“这种最为合理,也为后面说到的饷银做了铺垫。
依照她临死前所说,黑暗之山,大地动,饷银,我们姑且认定她这三句话是有内在关联的,那么刚刚我们已经说到了黑衣天神利用大地动…”
说着狄仁杰猛地抬起头来:“饷银…”
李元芳说道:“大人,饷银是朝廷赍发各卫率的军资,难道这与黑衣天神和大地动能够扯上关系?”
狄仁杰仰面长思没有回答,忽然,他的眼睛亮了,对王莽和李元芳说道:“虽然匪夷所思,但却是最通顺,也是最合理的。”
王莽和李元芳赶忙问道:“是什么?”
狄仁杰说道:“黑衣社利用大地动劫夺朝廷饷银。”
李元芳“扑哧”一声笑了出来:“大人,这、这也太牵强了吧?”
狄仁杰挑了挑眉:“哦,为什么?难道你还能想出比这句话更通顺,意思更连贯的句子吗?”
王莽皱着眉头,没有说话。
李元芳想了想,觉得大人说得有理,却好像在哪里还有一个没有解开的扣。
他沉吟片刻,说道:“通顺是通顺,可却没有必然的联系,也欠合理。
黑衣天神是凉州当地人传说中的神祇,以我们在王家堡所遇之事来看,就算是有不法之徒利用黑衣天神之名为非作歹,可这些人怎么会去打朝廷饷银的主意?
首先,朝廷押饷旧有定制,是以十二卫中最精锐的卫率解运,且军卒均为千里挑一的健者,又都是铁甲骑兵。
因此,以卑职看来,没有任何一支民间武装,有力量、有胆量去攻击他们,就更不要说从铁甲军卫护下抢走饷银了。
况且按定制,押运日期、所走路径绝对保密,这些歹徒怎么会知道?”
王莽点了点头:“说下去。”
李元芳继续说道:“退一万步说,假设真有此事,那小姑娘临死前所说的也许就是另外的几句话,而不是大地动、饷银。
利用大地动去劫夺饷银,这不合常情,也太匪夷所思了。
大人,敬旸,卑职以为,那小姑娘死前的几句话虽然必有深意,但其意可能并非我们想象的那样。”
狄仁杰不置可否地笑了笑道:“但愿我是杞人忧天,胡乱忖度吧。”
王莽皱了皱眉:“会不会他们使用阴谋诡计之类的,像什么下毒呢?”
李元芳摇了摇头:“这不可能,军中所用都会有专人检验,这时不可能的。”
王莽点了点头,想了想,确实不可能,想在军中粮草中下毒可不简单,而且他们一定会找专人检验。
想到这里,王莽微微点头:“好了,大人您刚来就遇到了这种事,今天这么晚了,您先休息一下吧!”
狄仁杰和李元芳对视一眼,二人点了点头。
凉州城虽然人多,但是城市很紧凑,除了四周的城墙,最大的建筑就是刺史府了。
前几日朝廷有令,说甘南道将有地动,让各州县衙门注意保护好百姓与财务。
因此刺史就在府门前命人用布搭起了一个大棚充当临时衙门,布棚前车来人往好不热闹。
棚里更是一派繁忙。
凉州长史、司马等各级官吏进进出出,向刺史汇报预防震灾的情况,刺史手批口传,忙得不亦乐乎。
这位刺史不是旁人,正是曾泰曾大人。
终于,最后一个汇报工作的官吏离开了布棚。
曾泰长出了口气,放下手中的笔,活动了一下发麻的手腕,对身旁的长史笑道:“老天爷发威,要来大地动,可忙坏了咱们这些父母官呀。”
曾泰站起身来,活动活动身子,伸了个懒腰:“应该的。地动之时,但叫百姓们无恙,我曾泰也就能睡个踏实觉了。”
这时一名小吏快步走了进来,将手中的信向前一递:“曾大人,河西驿送来大人的家信!”
曾泰愣了愣神:“我的家信?”
小吏看着曾泰点头称是。
曾泰赶忙接信拆开,迅速看了一遍,猛地,他一拍信纸,喜出望外地喊道:“哎呀,太好了!”的72文学网旁边的长史和送信小吏吓了一跳。
长史问道:“大人,何事如此兴奋呀?”
曾泰说道:“我的恩师狄阁老马上要到凉州了!”
长史一听“狄阁老”三字,惊声问道:“狄阁老?可是致仕的宰辅狄仁杰大人?”
曾泰答道:“正是。”
长史惊道:“怎么,大人是狄阁老的门生?”
曾泰得意地点点头:“是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