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男生 历史军事 水浒新秩序

第一百三十章 同舟社大改组

水浒新秩序 江湖野人 8065 2024-07-16 19:46

  

从政和二年,一无所有地来到这方世界开始,到现在,与金国共同平分辽东地盘,结成“同盟”。

  

徐泽经过了整整五年的积累和发展,

  

其人领导下的同舟社从无到由,由弱变强,

  

他也从默默无闻的路人,到受人摆布的棋子,再到决定世界格局的棋手。

  

不经意间,他已经取得了极为辉煌的成就。

  

但徐泽没有被现在的成就冲昏头脑,产生挟大胜之威趁机起事,一统天下之内的想法。

  

恰恰相反,他准备暂时蛰伏。

  

接连通过军事和外交手段,取得对高丽和金国的巨大胜利后,

  

同舟社不仅获得了巨量的物资、土地和人力资源,

  

还拓展了战略空间,东、北两面,至少五年内不用考虑安全威胁。

  

不利用这一极为难得的机遇埋头种田,积蓄后劲,

  

反而,好大喜功,盲目搞事,是为不智。

  

徐泽计划花费两年左右的时间,彻底消化这段时间的胜利果实,

  

并逐步推进登州、辽东、高丽、海东四地一体化,

  

以优化配置各类资源,让同舟社由量变突破到质变。

  

在这之前,最重要的,是对同舟社的改组。

  

同舟社最初成立时,并没有什么天地异象,更没有设立崇高理想和远大目标,

  

徐泽设置这个组织的最初目的,就只是作为其人聚敛财富、控制人力的组织和手段。

  

其后,经过几年的发展,数次调整和扩张,

  

同舟社又逐步演变成了亦民、亦商、亦军、亦贼、亦官的“五不像”组织。

  

这种政、军、商、贼、民混沌不分的状态,

  

让其在局势同样混沌的辽东地区如鱼得水。

  

但随着同舟社治理范围的不断扩大,

  

同舟社政商不分,定位模糊的弊病也越来越明显,

  

以至于不得不分出共建会,并在军队和行政上另行一套。

  

其最大的问题,

  

就是很多涉及长远发展的问题,都没有相应的职司来规划和管理,

  

遇到新问题,都必须徐泽亲力亲为,

  

他的精力毕竟有限,这个时代的通信条件更是让人抓狂,

  

事事统抓,必然会有遗漏,

  

以后摊子越铺越大,事情越来越繁杂,最后就会一件事也抓不住。

  

而且,治下四地之间的具体事务也缺乏统筹协调,

  

靠同舟社现在这种状态,只能一地一地的治理,

  

每开拓一片新的统治区域,更像是开辟“分社”。

  

这样做的效率很低,隐患也极大,

  

靠这样的同舟社,绝对无法掌控以后更大的局面。

  

因此,确定金国开始履约以后,徐泽就开始筹谋对同舟社的改组。

  

经过和赵遹、王进、张绍、吴用、朱武等人长时间的研究和讨论,

  

最终确定的同舟社改组方案,调整面非常大,涉及到政、军、商等各方面。

  

改组后的同舟社,共有两部十四曹一司一室。

  

明确了军、政分离,政务上,设立社务部。

  

社务部为同舟社最高权力的执行部门,总揽同舟社一切政务。

  

部首由徐泽亲自担任。

  

另设长史一人,由赵遹担任,

  

处理社务部日常业务,并向部首负责和汇报工作。

  

社务部共设十一曹,分别是:

  

吏曹,

  

曹首由赵遹暂代,

  

掌管官吏的任免、考核、升降、调动等事务。

  

户曹,

  

曹首为朱武,

  

掌管土地、户籍、赋税等事务。

  

外曹,曹首为王四,

  

掌管外交、情报等事务。

  

财曹,

  

曹首为蒋敬,

  

掌管预算、度支、审计等事务。

  

工曹,

  

曹首为陈淳,

  

掌管山泽、考工、奇技、交通、营造等事务。

  

曹首为梁忠,

  

掌管劝农、农技、水利、气象等事务。

  

商曹,

  

曹首为褚青,

  

掌管商业、贸易、投资、运输等事务。

  

宣曹,

  

曹首为乐和,

  

掌管舆论、宣传、统战、仪式庆典等事务。

  

教曹,

  

曹首为陈集,

  

掌管学校、考试、扫盲等事务。

  

法曹,

  

曹首为裴宣,

  

掌管法律、刑狱、治安等事务。

  

监曹,

  

曹首孙石,

  

掌管刺奸、监察等事务。

  

政务方面的改组方案讨论最多,耗时最久,

  

赵遹、吴用对“十一曹”的设置和职能,甚至名称都持有不同看法。

  

比如:徐泽原本想使用“科技”一词,

  

赵遹提醒说“科”字在前,惯指“科举”之意,

  

用以指代工匠之技,词意不准,也容易招致非议。

  

再比如外曹和教曹,

  

实际是由掌管典章制度﹑祭祀﹑学校﹑科举和接待四方宾客等事之政令的“礼曹”拆分的,

  

对此,赵遹没有意见,

  

但他认为教曹的职能被严重弱化,似有不妥,

  

国之大事,在祀与戎,

  

祭祀大事,却没有部门主管,实在说不过。

  

徐泽诡辩同舟社现在尚未建国,暂时用不着祭祀天地之类“天大的事”,

  

至于仪式庆典之类,由宣曹掌管即可。

  

吴用则主张内外分离,

  

提议在社务部之外,组建专门的“内务部”,

  

这事徐泽之前有过慎重考虑,后来还是放弃了。

  

各朝都设有少府、内库之类的职司,掌握着名为皇产的巨量社会资源,

  

目的是让皇帝不用看臣子的脸色,有钱好办事。

  

但到了最后,

  

要么皇帝手里有钱,肆意挥霍,权力膨胀不受节制。

  

要么成为臣子哭穷卖惨,逼皇家出血的借口。

  

一旦国家财政出了问题,不是上下一心,想办法开源节流,

  

而是相互盯着对方的钱袋子使劲薅。

  

徐泽不想再出现这样的局面,尝试将财政统筹统抓。

  

反正同舟社在他手里,可塑性很强,

  

现在这套制度本身也是试行,用的不好,再调整就是。

  

相对于政务上的分歧较多,军务上的改革推进就顺利很多。

  

军务上,设立军务部。

  

部首仍是徐泽兼任。

  

下设三曹。

  

兵曹,

  

曹首为张绍。

  

掌管军队征集、编制、军械、训练、戎马之政令,

  

以及军事科研、武将选用、官兵薪给等事务。

  

兵曹地位尊崇,但没有实际军事指挥权。

  

战曹,

  

曹首为吴用,

  

掌管兵防、边备、作战、兵要地志等事务。

  

战曹事务繁重,但没有决策权,类似与后世的参谋部。

  

宪曹,

  

曹首为周畀,

  

掌管军纪、军行、军法等事务,

  

并对兵曹和战曹的履职情况进行监督。

  

在军务部领导之下,

  

设置登州、辽东、海东三个军区,

  

区首分别由王进、史进、梁义担任,

  

掌管辖区内所有军事力量的训练、管理、保障和战时动员。

  

各军区之下,再设参军数人和军法官一人,

  

职司大略参照战曹和宪曹,协助并监督区首开展工作。

  

各军区还设有供给、工兵、运输、救护等保障部队。

  

军务部之下,另设置海军司。

  

司首为阮小七,

  

在军务部的领导下,主管海军编制、建设和力量部署。

  

下设黄海、

  

渤海、

  

东海,

  

共三支舰队。

  

舰首分别是阮小七、张顺和熊蒙。

  

掌管舰队日常训练、管理和所辖海域的巡防。

  

徐泽军政一肩挑,难免会有精力不足,甚至疏漏的地方。

  

为此,又在社务部和军务部之外,

  

设立秘书室,

  

室首暂由杨喜代理,

  

掌管机要、省阅文书﹐传达命令等。

  

除了改组机构外,

  

针对各地行政机构设置不合理的问题,徐泽也进行初步调整。

  

海东郡,

  

南北各置一州,分别命名为藩州、篱州,

  

取自贾谊:“乃使蒙恬北筑长城而守藩篱。”

  

以示海东为中华之屏障,万世不易之意。

  

辽东,

  

来苏、怀化、顺化城三地合为一州,

  

更名为海连州,

  

意为辽东与登州隔海相连,永为中华之土。

  

镇海府与穆州合并,更名为燕州,

  

以纪念千余年前,春秋之时,燕国首开辽东之举。

  

宁州与复州合并,更名为复宁州,

  

以区别大宋已有的宁州和复州两地。

  

徐泽从来都不是一个固步自封的人,

  

他相信世界上唯一不变的,就是一直在变。

  

因此,同舟社成立以后,

  

组织结构和社规从来都没有固定死。

  

随着人数不断增加,形势不断变化,

  

其组织结构也不断做出符合形势发展的调整。

  

这一次改组,同以往的调整相比,

  

本质上并无区别——都是为了适应形势发展的需要。

  

但这次的调整,又有明显的不同。

  

同舟社第一次明确设置了自己的军政运转体系,

  

军事、政治、外交、经济、农工商、文教等等,无所不包,

  

此次改组,为以后改社建国迈出了一大步,

  

徐泽已经毫不掩饰自己的雄心和壮志。

  

至于因此而带来各方更多的关注,徐泽并不怎么担心,

  

毕竟,此时不是元末天下反王遍地,

  

先出头的椽子先烂,必须“高筑墙,广积粮,缓称王”的时代。

  

至少在京东东路,

  

现在的同舟社,不惧朝廷的征讨。

  

当然,徐泽不会傻傻地跳出来宣称自己要取赵氏而代之,

  

高丽的“内帝外王”政策就很有借鉴性,

  

面对在大宋,同舟社还是以“登州第二将”的面貌示人。

  

只要朝廷继续掩耳盗铃,徐泽就坚持不懈地挖墙脚,

  

可以的话,一直到挖空大宋为止!

  

目录
设置
手机
书架
书页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