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七章 现代食材与古代食材的碰撞
“老朽劳烦小友,见笑了。”
白马瑜来这里的其中一个目的,就是想见识见识,民间所说的“无敌风火轮”。
奕景没关系的客气一番,便吩咐了林茜,派一个壮丁来骑车。
一名四肢发达,头脑简单的护院。
拿起了自行车,在众人面前,嘿嘿笑着,感觉如小丑表演一般。
而后执掌雄风,十分帅气,露出黄色牙齿,回眸一笑,脚下一蹬,一溜烟的没见踪影,只留下满地灰尘,可谓炉火纯青。
白马瑜还没看够,人就没了。
奕景顿时黑起了脸,难道府邸护卫都是这种怪胎?
“白先生,莫怪,我府邸的奇葩确实多了点,若是前者没有看过,我再叫一个给您看看。”
“小友的好意,老夫心领,所谓饭半饱才知其味,山水朦胧才知其美,若是看个透彻,则兴趣全无。”
奕景微微额首,轻轻抿了一口茶。
白马瑜说得有道理,什么样的女子最美?那必然是半遮半掩,若看得一干二净,没有多少兴趣。
所以制服诱惑是最好的。
白马瑜看着自行车,若有所思道:
“若此车能赠与军队,或许后勤之事,必能跟得上,行军速度也能快上许多。”
奕景可不愿意,别说能不能实现,要是让他搬个成百上千辆,可收了他老命。
“这方法不行。”
“哦~为何?”白马瑜来了兴趣。
“这种自行车,最好在平坦的路段行走,才能发挥其最大的速度,且每辆单车运量小,必须组成一个庞大的车群,”
“要修建许多条道路,花费更加巨大,若不这样,这车还没马来得实际一些,说不定很容易被敌人断了后勤。”
白马瑜细细地听讲,不时摸摸斑白的胡子,一副书生请教老师的模样,随口问道:
“小友对这军中之事,似乎有所了解,那对于抵抗外敌有何看法?”
奕景思索片刻,即便不了解,还是能回答一二,毕竟学过历史,套用宋代的历史,也八九不离十。
“若我没猜错,北方军队可是面临着两国蛮人,且他们都为北方游牧民,擅长骑马射箭,机动性强,四肢发达,”
“可他们也有弱点,不善于攻城战,若我方高筑墙,广积粮,便可把他们挡在城下,且士兵装备和训练也得跟得上,不然可就白搭。”
“当然这一切都是空谈,朝廷可不会让军队做大,被蛮人击败也是迟早的事情。”
奕景随手一摊,做出了无奈的动作。
白马瑜沉思片刻。
奕景即便讲得有些肤浅,可句句到位,看得透彻,确实把方法简化,就只有这是最好的办法。
“若是北方军队,想夺回燕云十六州,有何办法?”
他这是在集思广益,毕竟黄口小子的嘴中,能得到有趣的灵感。
奕景只是淡淡答道:“若依我之见,永远夺不回,只能坚守现有阵线。”
他可不相信乾朝有这实力,不管是军事实力,还是行政制度,以及皇帝对于军人的态度,都能看到宋代的影子。
最后的结局也一目了然。
即便出现精忠报国的岳飞,能夺回大量失地,最后还不是惨死在自己人手中,在利益集团面前,只能说是一种无谓的牺牲。
原本皇帝就是军人夺权,他更害怕自己手下军人造反,哪有李唐王朝那种气魄。
而且让步兵对抗游牧骑兵,这种劣势难以用军队数量抹平。
不信可瞧瞧,十几万蒙古军,横扫了整个欧洲,若不是黑死病,与钓鱼台之战,就能发现,整个欧洲也都是元朝的地盘。
白马瑜皱起眉头,不敢苟同:
“为何小友会如此说,莫非看不起北方边军?”
奕景微微笑一下,也觉得自己过了,就如告诉人家,你家不行是同个道理,但他还是来耐心解释。
“并非我瞧不起的边军,而是朝廷内外不是上下一心,即便收复,若是朝内起疑,断了后勤,仗该输还是会输,北方蛮国,再来进犯,又被夺回,那死那么多军人有何意义?”
白马瑜静静地坐在那里,想要喝进嘴里的茶,停住了。
更加深入地分析前后因果,愣神了好一会时间。
奕景看着他,应该也是一位忧国忧民的大官员,想告诉他,不管怎么做都行不通。
若皇帝一心夺回燕云十六州,还好说,若皇帝只想保住自己一亩三分地,怎么做都是白搭。
且整个朝廷利益集团极多,若想要拯救大乾朝,那就得像五百废,推倒重来,重新建立新政权,不然只能说“大乾要亡已”。
“白先生,这是一些上不了台面想法,别放在心上,此番喝茶聊天,就不要说严肃的话题,来,我带你去试试新鲜玩意。”
奕景看到他表情凝重,于是这般说道。
“哦?小友还有其他新鲜玩意?那老朽就不客气瞧瞧了。”
府邸一座北唐风格的小凉亭,桌上摆满了各式各样的小菜,宫保鸡丁,甜醋鱼,一品豆腐,油焖大虾,外加两碟炒米粉。
这里许多没有的食材,也都是奕景辛辛苦苦从超市里买来的,像辣椒,菠萝西红柿等等。
每一道菜,都是当地新鲜食材与现代食材混合一起。
白马瑜看着这四菜一粉。
不仅色香味俱全,连大量蔬菜都没见过,比如红色灯笼状的植物,黄色酸酸的果肉,走南闯北多年的他,简直闻所未闻,美味至极。
喉结不经意间吞咽一下,或许金京城的酒楼未必有这般菜式。
“白先生,最近我家厨子正开发新菜式,用新的烹饪方式,若有不好吃,请见谅。”奕景客客气气的,拿起筷子指着这些菜道。
大乾朝与中华古代类似,民间没有多少油盐,根本不炒菜,而是炖或煮,这样就不会有一点浪费,久而久之,成为流行,难以形成极具特色的美食。
人们以为的中华八大菜系,源于古代流传,其实不然,这些只是近百年发展而来。
其大量食材也都是明朝年间,开始传入,到清朝方为流行,通商口岸之后,各地特色菜系才逐渐广为人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