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男生 武侠仙侠 名录天曹

第十五章 杏丘庙

名录天曹 百里衰 4729 2024-07-16 20:22

  

马车一路疾驰,于晌午时分穿过一条山涧后,慢慢进入翼宿地。

  

翼宿都尉,名为陈广,道场在沃林地的青阳宫。

  

沃林地是一片山林包围的小平原,土地肥沃,水泽充足,称得上鱼米之乡。

  

这里村寨林立,人烟繁密,既有都尉的道场,又归翼宿的中旗军侯管理。

  

青阳宫在沃林地的一角,是个山清水秀的地方。

  

临近凡世,又隐约超离凡俗,比起神仙道庙宇,更像是道家山门。

  

刘景打算拜访陈都尉,结果赶到青阳宫,被告知都尉应召去了陵光城,刚刚出发。

  

无奈,刘景只好给门人留下口信,先去任职,安顿好后再来拜访。

  

洪宁县在沃林地的东南面。

  

离开青阳宫不久,天突然下起雨来。

  

昨夜在张宿,月明星稀,今天在翼宿,竟然下雨。

  

莫非这陵光府内,不同的地,天气还不同?

  

淅淅沥沥的细密雨丝,笼罩在山野田园,葱郁山岭,好似天地生起了一层渺茫烟雾。

  

马车踏着泥泞歧路前行。

  

路上偶遇的行人,商队,见到车头犀象后,慌忙避闪。

  

驶出沃林平原,再次进入连绵山岭。

  

雨中的山路,不好走,马车速度慢下来。

  

惊险的穿过几个山崖,道路渐渐向下,进入一个盆地。

  

整个盆地,便是翼宿左旗的属地。

  

哗,雨势更大。

  

将近傍晚,天色已经昏沉,四周青山朦胧,远处城镇模糊。

  

终于,在李伯一家激动的情绪里,洪宁县到了。

  

两位老人趴在车窗前,望着熟悉又陌生的雨中情景,满含热泪:

  

“回来啦,我们回来啦。”

  

“春兰,你看那路口亭子,是不是我们以前经过的。”

  

杨升握紧拳头,低声呢喃:

  

“燕娘,等着我,我一定要找到你!”

  

小金龙看着激动的父亲,悲喜交加的外公外婆,轻轻的偎依在杨秀青怀里,小声道:

  

“姐姐,这是我们的家吗,我怎么一点都不记得。”

  

杨秀青轻声道:

  

“我们的家还在南边,不过这里也算是家乡,你小时候,父亲带你来过一次呢。”

  

女孩看看家人,又偷偷看看把玩神偶的刘景,心绪复杂。

  

刘景说过,到了目的就会送她去修行。

  

她马上要和家人分别了。

  

父亲要去边境打听母亲的下落,可能会进入巫蛮之地。

  

若是出了意外,她恐怕连父亲最后一面都见不着。

  

修行的渴望,对家人的忧心,让女孩纠结又难受。

  

李伯一家的情绪,并未影响到刘景。

  

蛙妖趴在刘景身边,打着瞌睡。

  

刘景已经把玩了一路的辛黄神偶,瞳孔不时闪过幽碧,他在学习神偶上的聚灵阵。

  

至于神偶内部祭文,刘景准备将其抄写下来。

  

等日后得了辛黄族文字,再慢慢翻译。

  

众人思绪各异,马车依旧在雨中穿行。

  

“好浓的香火味?”

  

刘景突然从学习状态惊醒,正好,赶车的杨升欣喜的喊道:

  

“老爷,前面就是杏丘庙啦。”

  

马车登时缓慢下来,哒哒哒,踏上青石碎路。

  

刘景掀开遮雨的窗帘,便见一座青砖绿瓦的小镇渺渺伫立。

  

因为下雨,行人不多,路边摊贩的棚帐已经收起,零星的灯光,幽幽出没。

  

一条被雨珠打的不停脆响的小清河,斜穿过小镇,流入一片小山丘。

  

山丘位于镇子后方,开始是稀疏的杏花,越向上,杏花越繁密。

  

银白带粉的花瓣,一望无际,昏沉雨幕之下,好似渲染在墨色中的水彩。

  

一座香火繁盛的神庙,静静的立在山丘脚下,被银白花丛簇拥着。

  

喧闹的香火气,与清静的离尘气息,完美的混在那座神庙上。

  

远远望着它,便从心底涌起虔诚的敬仰,温柔的亲切。

  

好一个杏丘庙。

  

来到庙前,又见庙前有个牌坊,立着“杏仙娘娘庙”。

  

尽管下着大雨,庙里信徒依旧络绎不绝,一个个的竹伞像是雨中的一片片莲叶。

  

犀象马车一出现,人流不自觉的分开。

  

杨升披上蓑衣,拿着刘景的神令玉牌,穿过人群跑上神庙前的台阶。

  

不一会儿,领着个慌张的道童下来。

  

“神卫大人,庙里人多杂乱,我来引您去杏白林。”

  

在道童的指引下,犀象马车绕过神庙,沿着一条林间小路向上,深入杏花林。

  

马车登上杏丘山顶,前方豁然开朗,出现一片清雅殿宇。

  

两个身影,正在大门前等待。

  

一个是身穿金黄法衣的老人,一个彩衣女子。

  

马车出现,法衣老人连忙上前,躬身行礼:

  

“辅祭张松亭,拜见主持大人。”

  

随后的彩衣女子,没有行大礼,只是拱手道:

  

“小女是旗官于沐夏,见过刘景主持。”

  

刘景早已从孟成口中,了解了陵光府的制度。

  

陵光府道神在担任神庙引香主持的同时,还兼任陵光神卫,所以会配有一位辅祭,帮助管理神庙香火。

  

老人张松亭便是杏丘庙的辅祭,即刘景的副手。

  

神卫之上,有前、后、左、右、中五方军侯,又称五旗军侯。

  

一旗的神卫,少则数名,多则十来名。

  

军侯既要管理神庙香火,又要统率神卫,还要兼顾修行,便在辅祭之外,再添一位副手旗官。

  

洪宁县,还是翼宿左旗军侯的道场。

  

彩衣女子于沐夏,就是左旗军侯的旗官。

  

辅祭,旗官,都是箓生位阶的修士。

  

杏丘庙前任主持,同时是左旗军侯,不过刘景现在还不是,仅仅是杏丘庙主持。

  

“两位道友无需多礼。”

  

刘景微笑着走下马车,心中却有些新奇。

  

张松亭有五十多岁,与李伯年纪相当,长的鹤发童颜,面容慈善,很有高人气质。

  

不过,五十多岁的箓生道神,刘景是第一次见。

  

一般来说,授箓弟子少则十来岁,大的二十来岁。

  

若是三十岁还不能入道,基本就没希望了。

  

这张松亭,不知是修了几十年,终于授箓,还是老了以后,方才开始修道?

  

于沐夏个头不高,只到刘景胸口。

  

穿着艳丽的彩衣裙裳,脸上施着粉黛,身材曼妙诱人,然而一张小脸,却异常清冷。

  

与刘景见礼后,便抿着嘴唇跟着一旁,只有问到她时,方才回应。

  

倒是张松亭,捏着花白胡须,笑呵呵的非常亲和。

  

“主持大人,我领你熟悉下杏白府。”

  

这片杏林中的殿宇,名为杏白府,是杏丘庙主持的府邸和道场。

  

目录
设置
手机
书架
书页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