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的大唐,乔生觉得已经处于一个很好的状态了。
有人说大唐最是开放,在这点上,乔生十分同意。可它再怎么开放,也是一个封建的时代。
要想改变,不是一个书庄,一个法子,一群人就更改变的。
它需要的是一个全民在思想上共同的转变。
民主,自由听着很容易,但是做起来很难。这是一个国家,可不是一个小家。乔生理想再怎么美好,也不能在短短人生几十年改变很多。
而且,封建就代表着没有民主,自由。
家天下的时代,其口号就是‘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滨,莫非王臣’。
禹以前的社会是大同社会。在那时,一切的财产都是公共所有,首领依其才能民主选举产生。
而禹以后的社会时,国家财产成了一家私产,私有制已成合法,父死子继也是理所当然的事,因此有了“禹传子,家天下”的制度。
而到了西周时期,更是把天下的土地、臣民都当成君王一家的私产。
家天下,其实说白了就是历史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而要改变家天下,那必须要推翻当前的政治,乔生想想,这事还是算了吧。
乔生可不像被拉到菜市口去。
从根本上不能解决问题,那么就不能真正得让乔生施为,乔生能做的就是把自己知道得适合这个时代得东西提前说出来,而此前乔生已经做了。
至于要想把家天下变成国天下,那就需要后来人努力了。
长孙氏说的难,乔生也能理解,可是没办法。就好像乔生知道怎么解,可是自己给对方说了,自己就会招惹天大的灾祸。
就好比说当初,乔生旁敲侧击地劝李世民禅位一样。乔生后来每每想到这件事情,都感觉后怕不已。
若是当时李世民有一个念头理不清,乔生就是那挨砍地料子。
所幸当时李世民还没把乔生往坏处想。
如今轮到李承乾了,乔生哪还敢劝对方把这个国家给交出来,让人民自己做主自己地命运。那就等同于把人家江山给分了,人家能同意长孙氏呼出一口浊气,眼神有些怀旧地说道:“陛下临走的时候,是最希望你在身边的,它想要把承乾托付给你,可你却没在身边。”
乔生沉默。
长孙氏继续道:“如今,我的身体也一日不如一日,你跟孙道长学了诊脉,自己也医术无双,应该知道我所说的不是完笑。未来会如何,我去了之后,难以预料,即便是袁天罡这被誉为神仙中的人物也不能给本宫解惑。所以,为了万全的准备,看着往日陛下照拂乔家的情面上,若是大唐有难,还请先生出手。”
乔生低着头,不敢看长孙氏,很长时间后才对长孙氏说道:“其实,陛下自己就能做好。”
长孙氏摇了摇头:“承乾、兕子、青雀都一样,你应该知道。我想要你照拂的,不是如今,而是将来。将来若是有那么一天,还请先生出山。”
张槐醒来之后,并没有在乔家呆太久,把自己妻子儿子留在了乔家之后,就去了长安。
乔生知道他得述职,自然没拦着。
乔家地里种的西瓜已经成熟,乔子仪和乔家的孩子都摘了不少放在家里。
而还有不少,都送到了书庄上。
如今的小碗村人热闹了不少,虽然有人老去,但是更多的是孩子的出生。
在没了贫困的束缚之后,各家都是可劲造孩子,一茬接着一茬,跟春后的草一样,都冒出了头。
孩子都是五岁之后才能去书庄读书,而五岁之前,这些孩子都是在村里疯玩。乔生去了村里马硕家里。
五年前,乔生把村正的位置还是让了出来,即使很多人觉得还是乔生做的好。可人家马硕也做的不错。
看到乔生来,马硕立刻让乔生进了屋,等家里得仆役上了茶之后,就对乔生说道:“咱们这些年什么都扩建了不少。就是山头也往里扩了六座。可就是人太少了,你看是不是咱们再招些人?”
乔生道:“不急,现在咱们的人还能管的过来,若是以后还要扩建的话,那在招人。不过到时候咱们村也得要重新扩建了。”
马硕笑道:“我孙子都有好几个了,当然要扩建。虽然说是老人在不分家,可我也明白,要是这些孩子真放到一块去,肯定会闹出不少矛盾,还不如趁我在,就给他们分了家,各过各的都省事。再说了,他们分了家,又不是不住一个村了。他们要是有那能耐,就和书庄里读书好得学生比比,去长安城买房子,去长安城生活,那才算是真有本事。”
书庄的学生只要是读书好的,从书庄出去之后,都会有人重用。各行各业,就算是最差的也能替人算账。
最好的,自然不用说,是吃皇粮的那一群学生。
以前,小碗村的人也会有攀比之心,谁家的地种得好,今年收成好,就忍不住嫉妒,羡慕一把,要是不忿,还会跟亲近得人酸上几句。
要么就是谁家孩子娶了媳妇,还能不拉饥荒,谁家盖了新房子,等等都会跟自家对比。
可如今呢,各家比的不是那些事了,比的是谁家得孩子有本事,能在长安有一份好职务,好工作,抑或是当了什么官,跟了什么人。
谁的孩子在长安买了房,谁又娶了长安城的姑娘都会被人津津乐道。
而那些比别人家孩子不好的,自然是不敢说话。
因此,谁家要是有孩子在书庄念书,或是即将念书的,都会被大人威胁,说什么不好好念书就打断腿,不好好念书就下田干活等等的话,基本上成是孩子的魔咒了。
结果孩子们就苦逼了。
在书庄之中,不好好读书闯祸的,只要传到家长耳朵当中,家长二话不说,折下一根街道上的柳条都往书庄里跑。
干啥,当然是让这些熊孩子知道老父亲老母亲的爱有多深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