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3章
本来貂蝉是比较反对高巍带兵去征讨徐州的,他反对主要是有两个原因,第一个是他们两个,刚刚在一起,还没有甜蜜几天,并不想这么快就需要分离,第二个原因就是貂蝉认为,之前他的那2000名骑兵护卫虽然战死,但是敌军方面也足足损失了数千人,所以多多少少也算是扯平了,女孩子本来就是心软的貂蝉,这么美丽的自然也不例外了,在貂蝉的心里,还是期望一个盛世的到来,能够让所有人都安全的幸福的生活下去,之前他之所以答应王允的那些计策,除了被逼迫之外,也和王允跟她说,只要她牺牲自己,就能够让天下人更早地获得太平世界,所以貂蝉才会答应的那么干脆的。
对此高巍的解释是,敢对他的女人动手,这个仇要起有不报之理,不仅要抱,而且要狠狠的报,要把对方打疼,甚至直接消灭,这样一来才能消解他心中的恨意!
貂蝉最终还是没有阻止高巍,当然她知道自己就算阻止也根本就没办法改变高巍的决定,更何况只要是高巍,做出的决定,现在的貂蝉绝对会无条件的支持!
只不过貂蝉想要跟随高巍一起出征,高巍对于貂蝉的这个请求,并没有说什么而是欣然同意了,因为高巍,既然决定就要做他自己,那自然一切都要率性而为,带上貂蝉也好,毕竟两个人刚刚在一起,高巍也着实是舍不得貂蝉啊。
说起来袁术还是极为信任高巍的,这次攻打徐州的战役因为有助于袁术称帝,所以这次袁术几乎是尽全力的去支持这场战役,不仅仅播出了大量的粮草辎重已做战略补给,而且允许高巍直接在整个袁术军团内挑选七万大军用于作战的,本来袁术是打算直接给高巍派出十万大军的,但是被后者直接给拒绝了,当然并不是高巍托大,只不过是高巍认为暂时并没有必要直接就出动十万大军,这样一来,如果徐州方面直接觉得自己根本就没有抵抗的力量了,然后陶谦直接找曹操或者袁术之类的诸侯求援的话这场战斗将会不可避免的扩大,到时候各种各样的麻烦和变故也会出现,高巍并不想惹那么多的麻烦,毕竟袁术称帝在即,一旦卷入一场巨大的战役之中,肯定会推后的。
而别看只是少了三万军队,这三份军队很有可能就会影响陶谦的决定,因为根据高巍掌握的情报,徐州目前如果抛开各个城池的守军不算,可移动兵力应该也就在六七万左右,而这六七万人本来应该有两万规模的丹阳兵,但是因为上次在那一场战斗,丹阳兵损失不少,此时也只剩下人左右了,无战力说大不大,说小也不小,如果说袁术这边出兵七万的话,凭陶谦自己的力量应该还能搏一搏,
但是如果直接是十万大军压境的话,那么陶谦能够战胜的希望会非常的渺茫,这样的情况下,他就很可能会选择去找曹操等诸侯求援。
但是如果能让天觉得凭借自己的能力就能够抵抗袁术军团的话,那么陶谦就绝对不会选择去找曹操他们帮忙,毕竟如果他一旦找,曹操帮忙,那就意味着他也很有可能会被曹操给吞并,只是请虎吞狼的权宜之计。
所以为了避免陶谦觉得自己实在是没有能力独立去抗衡袁术的部队,所以高巍决定先带领七万军队攻打徐州,与剩下的三万咋在边境待命,但有需要的时候瞬间加入战场,这样一来还能起到奇兵的作用,何乐而不为呢?
袁术已经封李白为这次战役的总督军师,统领这场战役中的一切军政大事,拥有先斩后奏的特殊权利,所以这一次的领军作战高巍可以说一个完整的军团,他在这个军团中的地位也是说一不二的,不会再出现像以前纪灵和候满之类的人物,不听他号令的问题。
这次毕竟是拿着正当理由跟人家开战的,所以高巍还特意让袁术给徐州陶谦下了一封正儿八经的战书,战术上面阐明了为什么要打徐州,当然啦也都是一些托词罢了,谁都知道这只不过是袁术想要吞并徐州的一个理由而已,不过认谁知道也说不出来什么,因为毕竟也算是一个正当理由。
跟寿春这边的积极备战不同,下邳城此时已经陷入了一片慌乱之中。
“袁术狗贼,欺我太甚,灭了我4000丹阳兵竟然还不知足,还要图谋我徐州,狼子野心,狼子野心呐我看他就是想要称帝!”
陶谦拿着刚刚传到他手上的战书,手掌忍不住的颤抖着,他害怕呀,凭他徐州的力量,怎么可能是袁术这种顶级诸侯的对手呢,他这些年来之所以能够明哲保身,在夹缝中生存,靠的就是谁也不得罪,谁欺负他两下他也忍了,结果最终还是被人家惦记了。
“主公,不必担心,木匠听闻这次袁术军不过来了,只有区区的七万人,我徐州自己的武装力量,此时能够移动的就有将近七万人,并且还是在我们熟悉的境内作战,所以还要占据地利,同等并列的情况下,我们没有什么可怕的,袁淑君来了,我们将其打回去就好!”
陶谦手下的武将曹豹拱手说道,他是陶谦手下少有的几个能够拎出来的武将,平日里也颇受陶谦的重用,在这个危急存亡的时候,他自然要站出来替主公分忧了。
“主公,在下认为为不可呀,袁术那可是天下顶级的猪头,凭我们的力量,怎么可能是他的对手呢?虽然现在他只来了七万,但是谁知道在七万大军后面会不会还有20万大军?就凭我们徐州的力量,怎么可能是袁术的对手?要我说,魏晋之际,我们只能向曹操求援,让曹操跟袁淑达这样一来,我们不仅能够保存力量,还能够保住徐州啊!”
一个文官站出来反驳曹豹,说出了自己的意见,他这一站出来,许多文官都开始轻声附和,而武将们则大多数都主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