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男生 历史军事 革秦

第一百六十五章 戬 (二十二)

革秦 守玄 4508 2024-07-16 20:42

  

百姓是国家的根基,是支撑“礼”存在的根基。

  

若是他们吃了苦头,那么国家哪里还会有什么和平稳定存在?

  

届时,天下大乱,要远甚于如今。

  

荀况不敢想象那种情景。

  

秩序崩坏都已经酿成大量的战争,导致贵人不再那么贵,贱人不再那么贱,世道纷乱,层级分化不再明显,人心之中的邪欲日益增多,君子们的品德无法再维持世道的和平。

  

那么秩序完全被打破之后呢?

  

人还会信奉德行吗?

  

失去了德行,人真的还是人吗?

  

稍稍思考,便有些窒息。

  

荀况严正看着鞠子洲:“鞠先生,过去的种种乱象,相生于下,是上无德而致使以下凌上之事发生。”

  

“然则,君子之德固然,圣人之德日昭。”

  

“其君无德,自有有德者感之,最终伐之。”

  

“人之所以别于禽兽者,在于礼乐、在于德行。”

  

“约德行而能成仁善,固礼乐而能有悲悯。”

  

“其后才有世道之中,善念种种。”

  

礼乐和德行约束人的兽性。

  

礼乐培养出一致化的审美,德行约束出人对于人的同理心,由着这些,人类方不至于陷入邪欲,沦为禽兽。

  

对于一般人,荀况会与他们讲虚,德行之好,礼乐之益。

  

他惯用排比和各种修辞,以雄文带动情绪,从而获取到辩论的胜利。

  

可鞠子洲的情绪是无法带动的。

  

荀况能够判断得出来,这人跟自己的水平很接近,而且心智更加坚韧,思维逻辑更加明晰。

  

这样的人,以不合于他的逻辑的话语同他讲话,根本激不起他的同理心,也根本无法由此带动他的情绪,干扰他的判断。

  

所以荀况只讲利弊。

  

礼乐、德行这些美好的东西,本身存在的意义,在荀况来看,就是好的。

  

鞠子洲皱着眉,眉宇之间没有任何的思考和迷惘,只是有些戾气蠢蠢欲动。

  

荀况皱眉。

  

他觉得自己的观念是没有错的。

  

但就表现来看,鞠子洲显然是不这样想的。

  

“君子之德高,请问荀夫子所讲的,是哪一位君子?”鞠子洲问道。

  

他开口缓慢,似乎保持克制。

  

荀况皱眉。

  

又是要具体到某一个个体的言论,这人…

  

此时大家凡讲述出来,“百姓”“君子”“民”这类词汇,意义与鞠子洲所生活的时代是不一样的。

  

百姓,就是有姓氏的那些人,那些人自然不可能是泥涂之中的贱人、氓隶、庶人。

  

君子,那自然得是封君之子。

  

民,当然是概括这一切拥有自己的封地的人。

  

这些人是社会构成的中坚。

  

也是“礼乐”所要覆盖的群体。

  

儒家一贯讲求有“君子”之风尚。

  

他们将一切的美德转移到具体的身份“君子”之上,将礼乐这种只保证“百姓”权益和为他们约定基本义务的粗糙法律作为美好的代表,而被排斥在这些“民”之外的一切,则都是家畜、牛马、私人财产一样的存在。

  

但者拥有一切的美德的君子,究竟是谁人呢?

  

荀况深深吐气。

  

两人辩论到此,都有怒气盈胸。

  

一日夜之中,新郑中走出了数波使者前来试探。

  

最终,他们终于确信了,这支莫名其妙出现在国都之前的军队,是敌国的军队!

  

虽然有些匪夷所思,但他们终于还是迅速的反应了过来,并在张俭死后的第二日,准备派两千人军队前来对秦军进行征讨。

  

新政之前是一片平地,虽有森林,却无险可守。

  

秦军是一支孤军,韩国将领韩缜给出的作战办法也很简单,就是不断地袭扰。

  

少量多次地派出人数不多不少的军队,持续而有节奏地干扰秦军,使之疲乏、不能不应战,也不能大规模迎战,人数和攻击节奏需要控制得刚刚好。

  

这个办法当然是很可靠的办法。

  

两千人,正面叫阵,冲杀一轮则回,后方自有军队接应。

  

计划和战术当然都是好的。

  

但到落实这一项时候,出了一点点的问题。

  

——新郑之中,筹措出实施计划所需要的前军、接应、与预备三部分军队共计六千人,是有些难度的。

  

韩王拿不出这么多人来。

  

韩国宗室倒是可以给出一些人手,但是各家是要钱的。

  

张氏死了个嫡子,张开地和张平都恼怒非常,是愿意给出一千人私军的。

  

可是这一千人,也需要军饷、需要军粮。

  

另外就是卫氏、邹氏、司马等族。

  

这些人担忧着。

  

他们觉得,秦人既然有能耐悄无声息地出现在城下,便是有能力悄无声息地入城的!

  

他们怕。

  

所以要观望观望。

  

于是他们给出的答复是自己家族地小人贫,平日里也就是勉强吃个饱饭,拿不出许多钱财,也没有多少子弟、私军。

  

计划一时有些僵滞。

  

不过幸而张氏张平深明大义,愿意为公损私,拿了大代价出来,换取了这些人的认同,最终勉勉强强,最终拼凑出了六千人军队。

  

这六千人,就交给给出了解决问题的办法的将领韩缜统领。

  

经过了又一个日夜的磨合,韩缜觉得,自己的计划大约是没法子施行了。

  

这些人的质量太次了。

  

于是他又回禀韩王说没法子。

  

“秦人,来寇者,神鬼不知,而能如此,便,便必定精…精锐。”

  

“虽然,无根之木,不可久也,然而一…一时锋芒,难以克服,若,若要强打,惟有以刚克刚,我们虽是,有坚城可,守,占些便宜,却也不能,如此轻视。”

  

韩缜认认真真的想要劝说韩王:“陛下,不如,等一等,先派人去,周遭城池、封地,要些人马,集结大军,压顶灭敌?”

  

张开地骤然大怒。

  

“陛下,秦人犯我都城,我若是不打,便是示弱,便是称臣,日后天下人要如何看我?”

  

“韩国威风,必然荡然无存,日后必然还会再有赵人寇我,魏人寇我、楚人寇我!”

  

“陛下,此时万万不能示敌以弱,只能与之战斗,并且只能获胜!”

  

“唯有如此,天下人才能够瞧得起我韩国!”张开地胡须颤动,大义凛然。

  

“可,战,无必胜,之把握。”韩缜还想再说。

  

韩王犹豫了很久。

  

韩缜说的话是求稳妥。

  

但张开地所言是很有道理的。

  

而且他钱和人都出了,家里又死了人…

  

“还是打吧。”韩王如此开口。

  

最新网址:

  

目录
设置
手机
书架
书页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