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垣营地。
自从数日前济水的一场战斗结束告一段落后,双方便各自引兵而退,据守不出。
但作为一位优秀的统帅,曹操却并非毫无动作,而是广遣一队队斥候渡河乔装潜入济水南岸前去刺探军情。
这日,斥候回返带回最新消息。
一时间,曹操瞳孔微缩,略微有些许震惊。
“袁公路竟然在坚壁清野,向南缓缓后撤?”
曹操此刻居于营内,目视两侧文武诸人,不由有些疑惑的说着。
在他的认知里,袁术一向是自恃甚高,平日里几乎未有几人能瞧在眼中,但济水一战,袁军很明显是身处下风,损失不小。
若不是其子忽率援军来援,恐怕已经一触即溃了!
按常理而言,袁术信誓旦旦北上意欲席卷中原诸州,却忽然遭受如此之大的损失定然是不会与他善罢甘休,必定要不死不休的。
可事实此刻却出乎意料之间…
曹操只得鼓着不置可否的眼神紧紧从斥候手中呈递来的信笺细细查看,当信上清清楚楚将这一切都记录时,他才有些疑惑的接受了。
究竟是遭受了何等情况才会令袁术一反常态,徐徐后撤?
曹操一时心内怀揣着浓浓不解。
沉吟半响。
他不由扭头望向一旁裹着厚棉袍,却依旧面色苍白的谋臣戏忠,拱手道:“志才,袁术忽然后撤,不再与我军争锋,你可看出其意?”
一席席话音落下。
戏志才蠕动了一下裹着厚棉袍的身躯,才缓缓分析着:“主公,忠若所料不错的话,袁军或许是由于济水一战的缘故,认识到了我军士卒间整体战力的强盛。”
“以袁军的军力,压根难以抗衡,所以才决定放弃相争兖州,转而向南退至汝南郡固守。”
“向南?”
闻听戏志才一语,一侧的程昱想了想,不由惊呼着:“汝南郡接连九江郡,难道袁术是打算背靠扬州,以淮南之地为根基?”
“这并非不可能。”
戏忠也并未否定程昱的看法,反而是赞许的回道,并道:“汝南本就乃是袁氏祖籍,此郡更是完全受袁家所掌控、驱使,若袁术后续以汝南为前哨,窥视兖州,辅以淮南为根基,扬州倚为后盾,那局面可就越发不同了呀!”
“到那时,袁军便当真是进可径直取道攻兖州,退亦可控卫一线,潜心发展,积蓄实力,蓄养甲兵。”
“待甲兵已足,便可蓄势待发,径取鲸吞中原,一定天下。”
瞬息之间,戏志才仿佛智慧化身一般,脸庞略显红润的畅谈着袁军未来可发展的大局路线。
而这一番分析,也令在场诸人陡然间感受到了浓厚的威胁。
是啊!
袁家本就势力庞大,若袁术又占据富饶的淮南之地,以祖籍汝南为爪牙,那威胁可就不是一星半点的了。
曹操不怕速战,反而忌惮久持。
袁氏的底蕴实在是…强过他太多太多…
此刻,就连一向儒者风范的陈宫脸色也不由一沉,不由拱手进言道:“明公,现下看来,若让袁军和平南下,一旦待其精兵粮足之际,到那时我军反而不利于对付。”
“宫以为我军当趁机进攻,彻底击溃袁军,至少让其短期之间再无一战之力,如此,方才能令我军未来有充足的时间逐步发展。”
“我等亦请战渡河追击。”
随着陈宫请战,从旁程昱,戏志才亦是拱手道。
紧接着,以夏侯惇,曹洪为首的武将也开始奋力请战,纷纷愿为先锋。
瞧着诸将一致请战,曹操顿时间亦是战意倍增,热血沸腾,陡然屹立起身,举着长剑厉声道:
“好!”
“既然诸位都战意昂然,想来袁军也只是一群乌合之众尔!”
一番厉声般地喝声调动起诸将情绪,随即奋声令道:“夏侯惇听令,以你为先锋大将,率步卒五千渡河沿大道径行,直取袁军其后,进行骚扰拦截,以拖延敌军南下的速度。”
“曹纯听令,你率2000骑士护卫元让两翼,以防袁军反扑。”
“喏!”
一席号令传下,两位身材魁梧,身长八余尺的将领纷纷出列,严肃的拱手接令告退。
紧随着,曹操又重新将佩剑悬挂腰间,威武雄壮的屹立不倒,沉声道:“其余人等,与本将一道率大军随其后,待先锋军彻底拖住敌军撤退步伐后,便发动总攻。”
“喏。”
随即,诸将再度拱手应道。
指令已定。
曹军也不愧精锐之士的称呼,每一营都在各级将佐的指挥下开始持着武器、列阵以及准备行军后路途中所需干粮。
效率出奇的高。
短短两日,曹军上下已是蓄势待发,随时可出击。
至于夏侯惇、曹纯所部,则早已出发。
并且,曹操还派遣斥候奔赴驻扎于匡亭的于禁所部传令,命其引本部三千余人朝自己汇合,追击袁军,意欲一战而全歼袁军。
而就在曹营上下正为全歼袁军的计划而忙碌不已时。
许县方面。
袁军基本已经坚壁清野完毕,向最后一批主力军将近万余人正欲离开许县,朝汝南郡开拔。
而此次撤离,袁军不仅搜刮了颍川郡所囤积于府库的所有钱粮,还进行了一波宣传攻势,以愿意跟随南下者,到汝南、九江等郡后,将分配田地进行耕种。
这一举动无疑纷纷刺激了一些被豪强大族所压榨的农户的迁徙。
粗略统计一下,约莫有千余户,三千五百余人左右。
至于无法带走的钱粮,也全权散给了诸民众。
临走之际收取了一波民心。
这自然也是出自袁耀的手笔。
反正己方退走,颍川早晚势必会被他人所据,与其如此,自己得不到,也不能留给其余势力。
临走之际,袁术此刻身席盔甲,居于战马之上,紧紧遥望着许县那略显雄厚的城墙,不由叹道:
“多么繁荣的城池啊,就那么放弃了,可惜呀!”
“父亲不必太过忧虑,这只是一时的放弃,早晚我军还是要打回来的。”
一时,已经从谯郡回返的袁耀,亦不由从旁安抚着其父的情绪。
感叹良久,袁术才极不情愿地转身随军南下。
待其父离去,袁耀转而望着巍峨的许县,暗自发誓道:
“下次本公子归来之时,便是十余万雄兵兵临城下之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