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男生 科幻末日 挖到一艘宇宙战舰

第268章 京都理工国际大学

挖到一艘宇宙战舰 阿勇老哥 3942 2024-07-16 21:12

  

姜余点点头,对杨校长的这种觉悟很欣赏。

  

很多上了年纪的人,对这种“争宠”儿戏,似乎看不上眼,任由棒子们去闹。

  

本质上来说,这其实就是历史文化之争,连我们自己都不珍惜,那还拿什么留给后代们去“炫耀”。

  

杨校长感慨了一会儿后,又继续说道。

  

“有几次跟朋友一起吃西餐,我就很头疼,因为那一套繁琐的餐桌礼仪,我实在是记不住…”

  

“吃份牛排还要讲究几分熟,右手拿刀、左手拿叉,不吃的时候,刀叉要怎么摆放,都有规矩,如果搞混淆了,就会被嘲笑,吃个饭比考试还他妈紧张。”

  

“最近,看了一些书,才知道这些刀叉和规矩不是西方人发明的,反而是我们老祖宗传过去的。”

  

“这他妈都什么时代了,我们早用筷子了,西方白人还拿着我们早淘汰的刀叉装模作样。”

  

说到这里,杨校长咬牙切齿。

  

“最可气的是,许多的桦国人还被蒙在骨子里,觉得用那土不拉几的玩意儿就是高贵、绅士。”

  

“每想起自己学刀叉的那个时刻,老子就羞愤的想跳楼…”

  

姜余坐在一旁听完后,也是忍不住哈哈笑了起来。

  

“哈哈哈…老杨啊!想不到,您居然开始返璞归真了?”

  

“这就是文化输出的可怕之处,落后的,那些白人会想方设法包装成先进的;先进的,他就百般诋毁,让你都不由自主的怀疑人生。”

  

“我们用筷子,他们说我们不环保,破坏森林,难道他们就不知道只有傻子才会用整条木材去做筷子吗?”

  

“明明是我们节约,用做家具的边角料制造筷子,硬是被他们扯上环保大旗。”

  

姜余说到这里,又想起一个事,就继续说道。

  

“还有啊,我们不是在搞三峡大坝吗?您知道那些人说什么吗?”

  

杨校长点头说道。

  

“还不是在扯生态环境保护,老一套了,听着老子耳朵都起茧了。”

  

姜余附和说道。

  

“没错,他们还说,你们看看,我们就是认识到了错误,每年都在拆除大坝,就是为了恢复生态环境。”

  

“您知道吗?还真有人信了。”

  

杨校长,这回就很好奇了。

  

“咦,还真有?是哪个二傻子?”

  

姜余回道。

  

“还不是巴西和阿三哥…”

  

“他们两个也是很奇葩的民族,要拆之前,怎么就不去查一查那欧美的实际状况呢?”

  

“西方白人的嘴巴就像屁股放屁一样的,他们早已经把自己家的江河建满了水坝,现在肯定不需要再建了啊!”

  

“而那些拆除的水坝,早就不知道是建了多少年的,有安全隐患才去拆除的…”

  

两人一路坐车,来到一个山谷中,这里离城区也就十多公里。

  

两人下了车,走到一处高处,然后向四周眺望。

  

山谷很大,旁边还有几条小溪流,风景绝对首屈一指。

  

姜余指着这片山谷,小声的问道。

  

“老杨,这块区域,您看怎么样?”

  

杨校长没说话,只是点点头。

  

姜余说道。

  

“我打算在这里建造一个纯普通话的京都理工国际大学。”

  

“照这块区域的规模,至少可以容纳10万人以上,您看怎样?”

  

杨校长看了一眼姜余,久久没说话,心中却有些小感动。

  

早段时间,他还在姜余面前旁敲侧击,想征求下招收国际生的意见。

  

不是他想招收,而是因为许多外国学生想报考京都理工,但那绝对是不可能的。

  

学校的性质的注定了他们不可能招收这些学生。

  

杨校长虽然不是好大喜功的人,但眼睁睁的看到这么多外汇流向其他学校,心中也是痛啊!

  

这几年的招生报考人数和质量,京都理工都遥遥领先其他学校,是名副其实的大哥大。

  

很多外国学生刚到桦国时,还以为清北两所大学是最顶尖的,后来发现被骗了。

  

是被外国的中介机构骗了。

  

现在的清北没有能够镇得住脚的教授撑场面,也没有顶级的资源搞研究,更没有活跃的学术氛围。

  

桦国的《巨匠》现如今已是和英格兰的《自然》、北美的《科学》,并列成为世界权威学术杂志。

  

这是全球唯一有影响力的纯中文学术杂志,而它的首席主编就是京都理工。

  

这几年《巨匠》发展极快,影响力大增。

  

尤其是在数理化基础科学领域,很多诺奖级论文层出不穷,已经和那两家纯英文杂志不分上下。

  

姜余点点头,对杨校长的这种觉悟很欣赏。

  

很多上了年纪的人,对这种“争宠”儿戏,似乎看不上眼,任由棒子们去闹。

  

本质上来说,这其实就是历史文化之争,连我们自己都不珍惜,那还拿什么留给后代们去“炫耀”。

  

杨校长感慨了一会儿后,又继续说道。

  

“有几次跟朋友一起吃西餐,我就很头疼,因为那一套繁琐的餐桌礼仪,我实在是记不住…”

  

“吃份牛排还要讲究几分熟,右手拿刀、左手拿叉,不吃的时候,刀叉要怎么摆放,都有规矩,如果搞混淆了,就会被嘲笑,吃个饭比考试还他妈紧张。”

  

“最近,看了一些书,才知道这些刀叉和规矩不是西方人发明的,反而是我们老祖宗传过去的。”

  

“这他妈都什么时代了,我们早用筷子了,西方白人还拿着我们早淘汰的刀叉装模作样。”

  

说到这里,杨校长咬牙切齿。

  

“最可气的是,许多的桦国人还被蒙在骨子里,觉得用那土不拉几的玩意儿就是高贵、绅士。”

  

“每想起自己学刀叉的那个时刻,老子就羞愤的想跳楼…”

  

姜余坐在一旁听完后,也是忍不住哈哈笑了起来。

  

“哈哈哈…老杨啊!想不到,您居然开始返璞归真了?”

  

“这就是文化输出的可怕之处,落后的,那些白人会想方设法包装成先进的;先进的,他就百般诋毁,让你都不由自主的怀疑人生。”

  

“我们用筷子,他们说我们不环保,破坏森林,难道他们就不知道只有傻子才会用整条木材去做筷子吗?”

  

“明明是我们节约,用做家具的边角料制造筷子,硬是被他们

目录
设置
手机
书架
书页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