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男生 科幻末日 灾厄降临

布尔战争(五)——战神的阴影

灾厄降临 黑十三郎 5859 2024-07-17 05:34

  

“对我国投资者来说尤为不幸的是,在克鲁格先生这种横征暴敛的政策下,威特沃特斯兰德金矿已经成了德兰士瓦政府可以任意掏取的零用钱口袋。”

  

——塞西尔-罗得斯,1893年,南非矿业公司年报大自然中最为人类喜爱的、黄澄澄、沉甸甸的财富——金子,往往都喜欢把自己藏在极端荒凉不毛的地区:美国西部崎岖的岩壁,干旱的澳大利亚荒漠,冰天雪地的阿拉斯加,还有只生长着耐盐碱杂草的西德兰士瓦荒原。

  

1884年,伦敦协定签字仅仅几个月之后,在德兰士瓦境内发生了一件对于南非历史来说具有头等重要意义的大事,使得英国人对墨迹未干的伦敦协定追悔莫及。在比勒陀利亚城和荒凉的瓦尔河谷之间的一个偏僻牧场上,两个探矿专家发现了世界上规模最大的威特沃特斯兰德金矿(简称兰德金矿,Rand,南非货币兰特即以其命名)。这一带的地下绵延着几条硕大无比的金矿脉,最主要的一条含金砾岩层长达30公里,其黄金储量超过地球上可开采的黄金储量的40%。这一发现震惊了世界。世界各地的淘金者们闻讯蜂拥而至前往南非,试图象在澳大利亚或者美国西部那样,用自己的双手、汗水和勤奋开采出金沙。就象金伯利城一样,他们用帐篷和简陋房屋搭建起了另外一座拓荒城——约翰内斯堡。

  

但是对这些满怀希望的淘金者来说非常不幸的是,兰德金矿的主体部分和金伯利钻石矿一样,品位比较低,而且很多矿脉埋藏在地下几百米甚至上千米的深处。那些浅露在地表上的富矿很快被开采枯竭,剩下的矿脉只有采用大规模的爆破采矿,现代化机械选矿,以及先进的氰化法来淘金,才有利可图。这就需要从国外,尤其是英国,进口大量的机械、炸药和其他化工产品(这一点对后来英国人和德兰士瓦人之间经济冲突的发展很重要)。因为受到上述自然条件的限制,众多小采矿公司和淘金者没有这样的经济实力,纷纷破产。而塞西尔·罗得斯和其他几家南非矿业寡头则抓住这个机会,组建了南非矿业共同体,吸引英、法、美、德等国资本,迅速垄断了兰德金矿的生产。

  

其时正值资本主义国家纷纷采用金本位制度,对黄金的需求量猛增。南非的黄金源源不断地涌入伦敦、安特卫普、巴黎和阿姆斯特丹的金库,然后被铸造成金币。从金矿的巨额利润中获取的税收,还有金矿所需要的机械、炸药、工人食品等消耗物资的进口关税,给德兰士瓦共和国带来了每年上百万英镑的巨额收入,布尔人那种落后、保守的农牧场经济体系受到了空前的冲击,矿业迅速取代农牧业,成为德兰士瓦共和国的经济基础。

  

第二次布尔战争前双方的势力范围从暴穷一下子走向暴富的德兰士瓦政府,马上恢复了过去那种扩张领土的野心。考虑到德兰士瓦的面积和法国差不多,但是人口只有区区五万(白人),外人想当然地会认为,布尔人应该满足于那无垠无尽的广袤土地。但是贪得无厌的某些布尔人显然并不满足。德兰士瓦人、奥兰治人、开普殖民地的南非荷兰人开始共同念叨一个“从好望角到赞比西河”的大南非布尔联邦计划。克鲁格总统曾经在首都的一次集会上向他的公民们大声嚷嚷说,他的国家被关在了“Kraal”(牛栏)里面。为了获得出海口,德兰士瓦重新拣起了枪杆子,用心险恶地向四周的黑人王国伸出了试探的触角。但是精明的英国人不愿意看见德兰士瓦成为拥有海岸线的国家,所以每一次都抢先一步与那些黑人王国签订保护协定,或者给予支援,斩断克鲁格那贪得无厌的爪子。

  

不过,这时候的德兰士瓦共和国已经靠兰德金矿赚得盆满钵满,羽翼已经强壮丰满,不再是当年那个穷得叮当响、靠拣食英国和澳大利亚羊毛商余沥为生的农业国了。面对不怀好意的英国人,德兰士瓦政府不肯在争斗中善罢甘休。为了同利用英国资本修筑的东西开普铁路(西开普铁路连接开普敦和金伯利,东开普铁路从伊丽莎白港通往比勒陀利亚)竞争,德兰士瓦投资兴建了从比勒陀利亚到葡属莫桑比克首府洛伦索马贵斯(今莫桑比克首都马普托)的铁路。在兰德金矿和商品关税上,克鲁格政府利用国家政权与英国斗法,以攫取金矿利润的最大份额。由于极端保守的布尔富翁更愿意购置土地,对金矿的投资甚少,所以兰德金矿绝大部分为英国人的投资。因此,德兰士瓦政府得以放手对兰德金矿征收苛重的直接税和利润税。金矿的税收竟达德兰士瓦岁入的八分之七。此外,德兰士瓦还颁发各种特许权,垄断炸药经营,恣意提高从开普殖民地向德兰士瓦进口或转口的商品关税率,仅进口税每年就攫得100万英镑以上。对炸药的垄断经营则使政府每年获利60万英镑。

  

在外交方面,克鲁格也不愿意再继续受英国人的挟制,于是把寻求支援的目光转向了海外,尤其是人称“小威廉”的德皇威廉二世身上。在德国首相霍亨洛厄亲王的撮合下,雄心勃勃的克鲁格和同样雄心勃勃的威廉建立了密切的个人交往。这两位先生脾气相投,都好大喜功,都喜欢穷兵黩武,在南部非洲都有一个雄心勃勃的针对英国人的征服计划。从1890年起,德国开始向德兰士瓦提供外交和军事支援,而英国人对此则满腹狐疑,忧心忡忡。

  

斯蒂芬·约翰内斯·保罗·克鲁格(1825-1904).早年参加了老比勒陀乌斯的开拓活动。英国合并德兰士瓦之前曾任该国副总统,后领导复兴运动,率领德兰士瓦布尔人发动反英起义。重新建国后任总统达17年之久。1900年流亡欧洲。1904年在瑞士日内瓦去世,安葬于比勒陀利亚。今日南非最大的克鲁格国家公园即以他的名字命名由于兰德金矿的大开采,矿业巨头、投资家、金融家和大量的欧洲人、印度人和黑人外来工人涌入了德兰士瓦。动作迟缓、性格保守的布尔农民受到了冲击,他们那种平稳、安宁(和贫困)的生活被这些外来者彻底扰乱了。布尔人认为,他们为了建立这个国家,长途远征,辛勤工作,奋勇战斗,做出了所有的贡献,所以对这些不邀而至、企图分享他们国家财富果实和政治权力的外人(被布尔人称为“Uitlander”,意思为外侨)深以为恨。虽然兰德金矿带来的旺盛的需求使得他们的牛肉、蔬菜、毛纺品在市场上卖得都挺不错,但是出于前面所说的那种南非荷兰人顽固、保守、狭隘的民族性格,这些布尔老农并不欢迎那些不讲荷兰语,不喜欢吃猪肉、不去加尔文改革教会教堂作礼拜的家伙成为他们的邻居,享有同样的政治权利,生怕他们在将来人口比例占优势时,选出个外侨当德兰士瓦的总统。

  

在这些人的鼓噪下,以克鲁格总统为首,一些缺乏远见又蛮横的布尔政客下决心不让德兰士瓦的外侨过上好日子。德兰士瓦政府对外资金矿课以重税,在财政支出方面,德兰士瓦政府部门又表现出了和他们出名吝啬的荷兰远亲一样的脾气。英国矿主、约翰内斯堡教育委员会主席、德兰士瓦外侨的发言人罗宾逊爵士有一次曾经悲哀地指出,在德兰士瓦政府每年六万三千英镑的教育支出中,拨给外侨学校的只有六百五十英镑。约翰内斯堡的市政建设也是破破烂烂,没有上下水系统,没有照明系统,贪污横行,整个城市肮脏不堪,疾病横行,和整洁优美的比勒陀利亚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1890年,自负的德兰士瓦政府又再次申明,定居在约翰内斯堡的外国侨民虽然需要缴纳全额的赋税,但是仍然没有权利参加总统和立法会(Volksraad)的选举,除非在德兰士瓦住满十四年并归化国籍。此外,所有的外侨都不能担任政府公职,其子女不能上政府资助的学校,不论他们是英国人、新教徒,还是犹太人或者天主教徒。这些有大英帝国为之撑腰的外侨自然不能接受这种苛刻的待遇(也许更是因为对布尔人政府竟然把血统高贵的盎格鲁-撒克逊人和犹太人、天主教徒同等看待而感到愤懑)。他们要求与布尔人同样的、或者至少与他们“对社会财富做出的贡献”相称的政治权利,要求集会自由、教育平等、组建自己的当局、自己的陪审团、自己的市政和公用事业,遭到德兰士瓦当局傲慢的拒绝,所以这些以英国人为主的外侨集团也视布尔人的政府为寇仇,转身向英国南非高级专员大人申诉冤情。

  

外侨的政治权益、德兰士瓦同英属南非殖民地之间的贸易战和关税壁垒、德兰士瓦对国内英资矿业公司的高额税收和经济限制,所有这一切问题导致双方的积怨越来越深,最后终于在1895年年底爆发了一次武装冲突。

  

就在1895年,两个臭味相投的帝国主义者走上了英国和非洲的政治舞台:公开宣称要在南非推行殖民政策的约瑟夫·张伯伦(JosephChamberlain)成为英国殖民大臣;同德兰士瓦政府龌龊不断的塞西尔·罗得斯就任好望角殖民地总理。这两个人的上台,使得那些约翰内斯堡的外侨们似乎看到了从好望角和伦敦传来的曙光,准备用武力来获得他们用口舌之争得不到的东西。德兰士瓦的国会、海关、税收、铁道、银行、…都统统得罪过罗得斯的公司,所以他本人对克鲁格政府的态度如何可想而知。该年12月28日,罗得斯的好友,南非公司的高级职员詹森博士(Dr.Jameson)带领500名南非公司的警察,扛着几挺机关枪,企图远征德兰士瓦,推翻克鲁格政权。张伯伦得知这个行动后,权衡了袭击一个合法国家政权的利弊得失,下令詹森停止冒险,但是因为通讯手段的落后,他的指令晚了一步,詹森的队伍已经挺进了德兰士瓦境内。

  

约瑟夫·张伯伦(1836-1937),伯明翰工厂主,后成为伯明翰市长。他是一个狂热的帝国主义者,原参加自由党,但是反对自由党给予爱尔兰自治和抛弃海外殖民地的主张。布尔战争时期任殖民大臣,1906年后因病不再参加政治活动。长子奥斯丁获诺贝尔**,次子尼维尔就是二战前英国有名的绥靖首相克鲁格总统早已洞悉英国人阴谋,做了充分的准备。当时他的助手一再要求将约翰内斯堡的暴动者立即逮捕,克鲁格总是回答“别忙,等乌龟露出头再说。”现在乌龟果然伸出头来了,全世界都看清楚了这是一只英国乌龟。詹森和他的冒险队伍进入德兰士瓦境内之后就被南非人牵着鼻子,在约翰内斯堡附近的山峰与丘陵之间打转转,耍了他们三天,直到1896年1月2日,詹森武装在克鲁格斯多普被南非部队包围,除134人被击毙外,其余的人,包括詹森在内全部被俘虏。在约翰内斯堡准备里应外合发动的“外侨改革委员会”此时方大梦初醒,连忙举事,但是也被南非不费吹灰之力地压下去了,六十四名“改革委员会”的首脑也被德兰士瓦一网打尽。

  

詹森和他的同伙被移交给英国,以“企图对友邦进行军事远征”的罪名判处十五个月监禁,而且不久就以他病得活不了几个月为理由开释出狱(事实上詹森大人又健康地活了二十一年)。约翰内斯堡“外侨改革委员会”的四个头头,包括罗得斯的弟弟弗兰克-罗得斯上校,则被德兰士瓦法庭判处死刑。后来在张伯伦的强烈抗议下,被判死刑的四人改为十五年监禁,每人罚款两万五千英镑。其他六十四人也被判处罚款。后来克鲁格用这笔高达二十一万二千英镑的巨额罚款,在外侨最集中的约翰内斯堡地区修筑了两座巨大的装甲炮台。德兰士瓦政府还给英国送去了一张1,677,938英镑3先令3便士的帐单,声称这是对英国造成的“精神的和道德的损害”的罚款。不过英国政府连帐单上3先令3便士的零头也不曾支付过。

  

一败涂地的詹森袭击事件成了轰动欧洲的政治丑闻。塞西尔·罗得斯在获悉他导演的这场可笑又可悲的戏剧最后一幕如何结束之前,就提出辞去开普殖民地的总理职务,而老奸巨滑的张伯伦则一口咬定他事先毫不知情。德皇威廉二世眼见英国在南非的冒险行动以闹剧收场,在首相和外交大臣的怂恿下,幸灾乐祸地给克鲁格总统拍了封电报,祝贺他“…在未向友邦求助的情况下,凭借自己的力量抗击侵略,击败了入侵贵国的武装集团,重建和平,维护国家的独立”德国人利用这个事件大做文章,拉拢法国和俄国,试图结成大陆同盟对英国施加压力,让英国在海外殖民地的瓜分中作出让步。一艘游弋在印度洋的德国巡洋舰还试图派出一支分队在葡属莫桑比克登陆,借道去比勒陀利亚“支援”克鲁格,不过这些人被莫桑比克的葡萄牙官员客气地挡了回去。维多利亚女王出于威廉“对帝国内部事务的一种无礼和不当的干涉行为”的愤懑,亲自写信申斥了这个自大狂妄的德国外孙一番。德皇的电报使英德关系急遽恶化,也使得在法绍达事件后变得更加尚武好战的英国决定和布尔人来一次总清算,用战争机器碾碎德兰士瓦共和国和它的附庸——奥兰治自由邦,一劳永逸地解决南非问题。

  

法绍达事件FashodaIncident:1898年9月25日,在英国人“2C计划”和法国人“2S计划”的交叉点——东苏丹(今苏丹)南部尼罗河盆地的法绍达村,由基钦纳率领的英军部队同两个月前到达并占领这里的的法军马尔尚部队相遇。为了实现“2C计划”,英国一直认为尼罗河流域是它的势力范围,决不允许其他国家染指。所以基钦纳警告法军部队说“法国军队在法绍达和尼罗河谷地的出现被看成是对埃及政府和大不列颠权力的直接侵犯”,命令法军退出法绍达。法国不甘放弃随尼罗河盆地的打通而即将实现的“2S计划”,准备利用外交谈判拖延时间。但是英国的回答则是命令海军舰队准备战斗,预备役舰队也开始处于战备状态,英、法战争一触即发。法国政府担心一旦同英国发生战争,德国可能趁虚而入,只得让步,于11月3日撤离法绍达。“2S计划”破灭之后,法国被迫将征服目标转到其他地区。1899年3月,英、法达成协议,法国承认英国独占尼罗河盆地的权利,英国承认法国在中苏丹(今乍得、中非一带)和西苏丹(今马里和尼日尔一带)的权益。这件事情被整个法国视为奇耻大辱,并导致英、法之间的敌意。一年之后流亡欧洲寻求支援的保罗·克鲁格在巴黎受到法国民众“如同迎接民族英雄凯旋归来”般的热烈欢迎,就是当时英法两国关系及法国民意的一个绝好的反映。

  

目录
设置
手机
书架
书页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