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63章 荆州决战伊始
此刻在李基所处战车的附近,所立起的不仅仅是大纛,还有超过二十支颜色各异的令旗。在战场之上想要指挥部众,则是通过令旗、号角、鼓声等等所进行的。
这也是为何主帅所在的中军一旦被攻破,整支大军即刻便会陷入大范围瘫痪混乱的原因。
一旦没有了统一的指挥,对于身处人群之中视线受限的普通士卒而言,就会宛如无头苍蝇一般,稍微受到冲击都很可能会造成溃败逃窜。
而在李基的一声令下,指挥各部的诸多令旗随之而动。
绝大部分由军户士卒所组成的扬州军,也随之往前缓缓推进。
与豫州军那黑鸦鸦一片宛如乌云的威势相比,规模远逊对方的扬州军则是表现得异常的整齐。
在李基的判断中,合格的军户士卒论个人厮杀的经验与勇力,无疑是逊色于真正的精锐。
不过,论令行禁止以及士气意志,军户士卒又远超普通郡兵,且军户士卒个体之间的素质相对均衡。
随着两军开始相互推进之时,这一点渐渐就凸显了出来。
袁术所率领的豫州军也是久经战阵,在大量钱粮的供养下,自然也是培养出了一批精锐。
能被袁术布置在军阵前方的士卒,自然不会是什么杂兵。
只是,随着豫州军军阵推进,即便有着大量将领居中协调指挥,也远远能看出不同区域士卒显得有些参差。
与之相对的,扬州军行进之间,各部之间的距离所产生的变化并不大,甚至就连脚步声都开始趋向整齐。
“嘭嘭嘭!”
扬州军越发整齐的脚步声,渐渐还压过了鼓声,产生着一种莫名的威势。
“虚张声势!”
袁术眯着眼远远瞧着,语气有些不屑地说着。
作为袁氏嫡子,袁术绝非什么孤陋寡闻之人。
相反,灵帝在位期间,袁术就曾任折冲校尉、虎贲中郎将,统率指挥过真正的司隶精锐。
正因如此,即便军户士卒表现出的素养极高,但袁术不难看出这些士卒缺乏着那种百战精锐的感觉,更像是刚刚练出来的新兵蛋子。
而这种未久战阵的新兵蛋子,表现得再好,在袁术看来也不过是“外强中干”。
五百步的距离。
在两军相互靠近之下,不过是片刻的功夫就能跨越。
随着两军不断接近,一些目光极好的士卒甚至已经能看清敌军士卒的面容。
在这种大规模会战下,所有士卒的神经都在本能地绷紧。
骤然,豫州军一侧的鼓声率先一变,短且急促。
也几乎是在鼓声变化的瞬间,豫州军军阵之内早就等待良久的弓箭手齐齐拉弓…
“举盾!”
也就在李基的命令刚下,对应令旗不断挥动间,位于前军一定区域内的持盾士卒整齐地将盾约斜举向上,周遭大量未持盾的士卒则是跟着躲于盾后。
也是在这瞬间,在豫州军军阵内大片箭雨升空,宛如一片乌云般朝着扬州军笼罩而来。
只是就战果而言,可谓是聊胜于无。对此,袁术也不失望。
双方皆是汉军,相互间知根知底,所惯于的战法自然也是大同小异。
箭雨洗地这一招对付缺乏甲胄的异族,又或是黄巾之流的杂兵自然好用,但对手是国士侯的情况下,袁术本就不指望能够创造多大的战果。
释放箭雨,更多的是为了压制对方以及创造战机罢了。
袁术指挥弓箭手继续朝扬州军远远抛射箭雨之余,则是命令前军各部加速突进。
顿时,豫州军前军加速朝着扬州军而去。
“固守!”
远远地观察着的占据的李基,一边不急不缓地下令之余,一边在脑海中也同步着袁术的“落子”。
面对着豫州军的步卒前拱,扬州军最前线的士卒则是在李基的命令下立盾固守。
下一刻,两军正式短兵相接碰撞到了一起。
与豫州军的主动进攻不同,扬州军前军原地结阵立盾,固守反击。
且双方正式短兵相接后,豫州军持续抛射了三波的箭雨也随之停歇了下来,避免箭雨很容易误伤己军。
而尽管袁术安排在前军的乃是精锐,单体战力在军户士卒之上,但面对着立盾固守的扬州军,想要直接冲溃扬州军显然不太现实。
不过,两军如此短兵相接之下互有伤亡,但局面无疑是暂时处于僵持。
整整半个时辰的时间,在豫州军精锐轮番猛攻之下,军户士卒尽显坚韧与配合,宛如磐石一般不断抵挡反击。
“想要拖延时间,让新兵适应战场?”
站在战车上的袁术远眺战线,猜测着李基的想法。
当即,袁术的眼睛微微一眯,下令前军加强攻势进行压制,调动中军陈兰、雷薄各引一万兵马自两翼推进,向着扬州军进行合围。
且为了避免李基派出骑兵阻拦,袁术还各自给了陈兰、雷薄一千骑兵。
相对比能从幽州源源不断引入战马的扬州,身处中原的袁术即便财大气粗,但乱世之中想要买马也不是有钱就行。
因此,袁术麾下大军步卒不缺,骑兵却仅仅只有四千。
这一次性便将过半骑兵派了出去,所为的就是拖延扬州军的骑兵。
眼下扬州军以弱势兵力维持僵持不假,可只要直接进攻扬州军侧翼,威胁到中军所在的李基,那么李基将陷入到两难的抉择。
要么另派兵马护卫侧翼,再度开辟两处厮杀战线,如此便能让豫州军的兵力优势进一步放大;
要么便是选择退却,如此扬州军的固守之势就能瓦解,让豫州军能顺势掩杀。
袁术所做出的应对,令李基都忍不住暗中点头。
或许,李基私下也偶尔笑称袁术为“冢中枯骨”的骷髅王,但身为四世三公袁氏嫡子的袁术,所接受的教育无疑是这个时代的顶尖。
且,袁术凭借家族支持所提供的资源,早早就担任过折冲校尉等官职,接触且指挥真正的大汉顶级的朝廷精锐。
仅仅是这个起点,往往就是普通将领一生努力都难以触及的高度。(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