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男生 历史军事 明祀

140、杨廷和吐血昏倒

明祀 南乡书生 3981 2024-11-04 15:08

  

“臣以为唐太史所言极是,伏望陛下三思一二…”

  

唐皋之言后,其中从朝班内站出一堆人,这次认数虽然不及前一次多,但其中无论是议礼党,旧党之人都有。

  

这也是理所当然之事,之前无论是议礼,反对议礼,都是出于有因,或是出于古礼,或是出于孝道。

  

而现在,完全就是没理由。

  

议礼党看来,朱祐樘绝不绝嗣,根本无关紧要,因为原因出在正德与弘治二人身上,怪不得他人。

  

现在朱厚熜是大宗,没有必要脱裤子放屁,多此一举,去给朱厚照续后。

  

而反对议礼党,还是那句老话,小宗可绝,大宗不可绝。

  

在他们看来,只要朱厚熜认朱祐樘为父,继续承袭大宗基业就行,同样没有必要脱裤子放屁,用一个孩子兼祧。

  

如果说皇长子是嫡子还好,可偏偏不过是个庶长子,即使过继朱厚照,说破大天,实际上还是庶子,这又如何能够承继大统?

  

朱厚熜脸色愈发阴沉,他实在想不通,为什么自己想的这么好的办法,这些人居然还是不同意。

  

在他看来,双祧兼顾礼、孝,为什么就不可以?

  

当然这也是朱厚熜与古人思想不同之处,朱厚熜看法,无论过继给谁,可终归自己才是生身父母。

  

而这些官员可是地道古人,观念里父母只有一个,过继出去就不能算自己儿子,因为“为人后者,为人子”观念早已根深蒂固。

  

但是今天朱厚熜可不准备拖下去,而是直接拍板:“古人云,礼出于天子,我所言兼祧之策实乃两全之策,此事就此决定,兴献帝改谥号为孝恭帝,入太庙,至于山陵则不必动工,以免惊扰神灵。

  

皇长子赐名圳,按太祖所赐排列,名为载圳,礼部选吉日过继、册封之事!”

  

“臣等以为此事大有不妥,请陛下三思…”

  

不少官员在朱厚熜拍板之后,依然固执己见,伏拜以请。

  

朱厚熜也没有理会群臣劝诫,这回他要做一个独夫,如今起复官员充斥朝廷,大不了就立刻罢免这些人就是了。

  

不理群臣劝谏,但不代表不做事,紧接着朱厚熜自顾说道:“内阁事物繁杂,朕实不忍劳累,即命原诰敕房、制敕房改为史馆,由内阁大学士掌修国史大事,以及总理教授天子学问等事,从此不再负责献替可否,奉陈规诲,点检题奏,票拟批答之事…”

  

“元辅…”

  

朱厚熜一言未毕,杨廷和便瘫倒在地。

  

他在这一刻再也支撑不住,因为内阁没了,大明内阁大学士,从此只是修国史之职了。

  

而且内阁权利还是一步步,丧失在自己手上,这让本就身体一直虚弱的杨廷和,再也人受不住打击。

  

朱厚熜自是知道事情重大,急忙大喊:“快将杨先生送到太医院!”

  

宫中内侍在朱厚熜话后,瞬间也变得忙碌起来,四五个内侍手忙脚乱,将杨廷和背出奉先殿。

  

“哎…这该如何是好?”

  

“谁说不是呢?”

  

“国家多灾呀!”

  

“话说圣人除内阁大学士职权,以后岂不是回到太祖时期,六部执掌天下大政?”

  

“不会吧!当年太祖废中书省,天下之事由通政使司直接呈递龙案御览,可不过数月时间,就设四辅官,又改如今殿阁大学士辅佐。

  

以太祖神圣之资,尚且不堪重负,圣人又如何能比之?”

  

“那你们认为陛下该如何处置?”

  

“我上哪去知道,总不可能再设宰相吧!”

  

“这不可能,国朝有祖制,谁敢犯之?且陛下聪睿神明,怎会重设宰相?”

  

群臣议论纷纷,无一不是针对于内阁大学士,不在担任承上启下责任事之后,还有谁来承担。

  

内阁被废,九卿当然最高兴,因为没了内阁大学士这个岗位,基本上九卿人人都可以面呈君王,在皇帝面前刷映像分。

  

但是接踵而来的问题是,那就是欲承其冠,必受其重。

  

如果朝廷出现问题,那么顶缸的也必然是他们。

  

比如大礼议之事,以前有内阁大学士,有什么事也是百官骂内阁大学士,现在没了,只要不在内廷和外朝再设机构,那么六部理所当然站在前头,成为百官攻击的靶子,也就是顺理成章之事。

  

高兴的有,不高兴的自然也有,谢迁、费宏两人脸上尽是苦涩,互相看了一眼,费宏长吁一声问道:“谢公,我辈何苦来哉?”

  

当初二人见新君登基,万象更新,故而一路驰骋奔赴京城,可想到换来的居然是坐冷板凳。

  

这让二人如何受得了,本来刚想要上谏,没想到杨廷和又恰巧打断,让二人只能硬生生吞下这句话。

  

“是呀,何苦来哉?”费宏有如此想法,谢迁又如何能够没有?

  

本来只以为皇帝只是短时间冷落,没想到迎来的却是打入冷宫…

  

杨廷和昏倒,那么议事自然也就不能进行了,朱厚熜也只能就此停止:“退朝!”

  

群臣这才见音慢慢停下,朱厚熜接受群臣大礼之后,便不再继续御极,而是率先走出奉先殿。

  

导从官前方引路,宫女执掌引绛、内侍秉持华盖紧跟其后,无数大汉将军身穿曳撒,头戴檐帽,雄赳赳,气昂昂保护着车架。

  

回到奉天殿,依旧意犹未绝的朱厚熜,突然喊道:“起草诏书!”

  

严嵩手持纸笔,躬身上前伏闻:“请陛下圣训!”

  

“国事繁重不堪,为使国政通畅,故设国事台,以百官举荐良才,设总裁、副总裁及各属官,参赞国事,处理戎政,另设政务院,由国事台、九卿诸司共同议政…”

  

朱厚熜这一套,基本上是衍生于果务园、郑志局为模板,进行微调。

  

实际上不过却是一个,与军机处有些差别的衙门罢了。

  

接着又继续说:“翰林院史册、详正文书等事归于诸殿阁官,从此翰林院只管起草召令、侍从备咨、掌起居等事。

  

我思诸进士出入官场,于政事或有不熟之地,故而在天下有司,无论京官、地方官,凡掌印官、佐贰官皆需备幕僚,翰林院官员便是为天下官员幕僚之地,上至天子、下至县丞都是如此。

  

而且各地可以设置秘书署,由各地官员招募人才,储才备用,为官员参赞机要…”

  

因为内阁一旦被剥夺权利,他的职能基本就与翰林院重叠,这样以来无疑是等于参生冗官。

  

既然如此,那莫不如废物利用,将翰林院变成秘书处,毕竟明朝官员上任,基本上都带有幕僚,也就是民间说的“师爷”。

  

只不过这些人,属于官员私聘,根本不在官员之列,甚至可以说,一旦东家没了,就只能回归于平民。

  

现在朱厚熜设秘书署,也代表着,以后得秘书是属于官,一应吃喝由朝廷资费,不再是属于私人聘用,使得幕僚变得更加规范,而不是以往那种,毫无章法,全看东家心意那种。

  

目录
设置
手机
书架
书页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