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女生 女频言情 落难情缘

第226章 倾诉家事(2)

落难情缘 洪门十一少 4241 2024-07-11 14:25

  行瑫半信半疑,喃喃地说:“世间会有这样的奇事?”

  不久,我竟身心异常,恶心呕吐,喜吃酸物,还阵阵的有种奇香扑鼻。

  结婚这么多年,从来没有过这种情况。

  行瑫一看,非常高兴,急忙请了一位老郎中为我娘诊脉。老郎中按住我的脉搏仔细切判了一会儿,捋须大笑:“卢老弟,老朽先给你道喜了,尊夫人是酸梅报春,身怀六甲,老弟家中要添贵子了!”

  “什么?”行瑫似乎不相信自己的耳朵,可是老郎中之言他又听得清清楚楚。

  行瑫站在一旁张著大嘴,两眼直勾勾地望著老郎中,一言不发,他都乐傻了。

  我虽然也是高兴,听说自己怀孕了,能不高兴吗?可是我总比行瑫镇定,总不至于乐呆了。

  我心里高兴,手上行动,急忙包了个红喜包,谢过这位老郎中。

  老郎中得银走后,行瑫喜得手舞足蹈,眉开眼笑,犹如孩提一般。

  他都乐懵了,生男生女我哪有决定权?行瑫还以为我说了算,高兴得语无伦次,头脑不清醒。一会感激苍天,一会感激观世音菩萨,再一会儿又感激他的祖先,都不知道到底该感激谁了。

  他喜出望外,急不可耐,屋里屋外直徘徊,很想做事,可又啥事做不来。

  我心中暗笑:“夫君,你年过四旬才有子兆,自然欣喜异常,可夫君别忘了保重身体,控制情绪呀!”一句话提醒了他,他这才勉强使自己安定下来。

  他拉着我来到家中设置的佛堂前,向着送子观音像直磕响头。

  他是先感激后请求,感激观世音菩萨慈悲,给他希望,请求观世音菩萨慈悲保佑他能如愿得子。

  从此以后,我们晨昏礼拜更加虔诚和勤奋。

  就在大唐贞观十二年,戊戌岁二月初八半夜子时,我终于分娩,生下了能儿,真是天随人愿。我们多年盼子,今朝得偿心愿,这种心情是可想而知的……

  ……

  天女多情,梁金莲听李氏讲到惠能出世了忍不住说:“他爹的心愿一定是望子成龙,光宗耀祖吧。”

  “是啊!”李氏点了点头,然后又继续说:

  人生最大的不幸当属幼年丧母,中年丧偶,老来丧子。能儿出世后,在三岁那年,他爹就病死了……

  李氏讲到这里,喉头已是有些哽咽,眼含泪花,为自己可怜的身世流下了眼泪。

  梁金莲见状,连忙从衣袋里拿出绢帕,轻轻地为李氏抹擦沾在眼眶里的眼泪,一颗莲心,为李氏和惠能的可怜身世生发出怜悯之情,那双秋水盈盈的丹凤眼,缀满了同情的泪水。

  梁金莲见李氏默默地看着她不说话,又不好意思再问,只好也默默地看着李氏。

  李氏的话,如一石击起千重浪,在梁金莲的心中掀起狂澜。沉默良久,李氏再也不忍却了梁金莲的意,一开口,话语犹如缺了堤坝的洪水,滔滔不绝地倾泻而出:

  能儿他爹病故后,我悲痛欲绝,若不是为了能儿,我真想一头撞死,与他爹同去。

  当时,由于我悲伤过度,竟然哭昏了过去。能儿一看,可吓坏了,他虽然只有三岁大,不太懂事,但他似乎明白爹娘都完了,他急忙拉着我的衣襟大哭起来。

  我于昏迷中隐隐听到能儿的哭声,心中一惊,睁眼一看,见能儿泪流满面望着自己,哭得可怜。

  我急忙坐起来,把能儿抱在怀里,母子俩放声大哭。邻居们听得哭声,纷纷赶来,一看这种情况,也都很悲伤。

  能儿他爹已亡,乡亲们帮助操办行瑫的后事,也劝我们母子不要过度悲伤了。

  在乡邻的帮助下,将行瑫入棺安葬,我拉着能儿一一拜谢这些好心的乡亲们。

  此时,家中已经一贫如洗,乡亲们十分可怜我们母子,常常周济我们。可是,我又不想长期依赖乡亲们,我每日不是上山砍柴就是开荒种田,尽管十分辛苦,可是聪明懂事的能儿给我带来了希望。这孩子小小年纪,竟能躲着地上的蚂蚁走路,连一个小小的生命都不肯伤害。

  他不光聪明、善良,而且也比同龄的孩子们善于动脑思考,常常凝聚着双眸,想着他爹爹到底去了何处。

  好不容易,能儿长到了十二岁,他不仅聪明善良,而且体魄强健,常随乡邻上山砍柴,一次竟能砍几十斤的柴火,翻山越岭的背回家中。

  乡亲们见他诚实善良,沉默寡言,对他都很喜爱,领他上山打柴,教他怎样砍柴、捆扎柴等。

  日子似流水地一天天流逝,快到过年了。有钱人家都杀猪宰鸡,缝制新衣,可是能儿却没有这个福气,只是暂时不上山砍柴了。有好心的邻居见我们母子生活贫苦,送来了猪肉鸡,让我们过年。

  李氏说到这里,看了一下梁金莲,“唉”地叹了一口气,接着又说,我本不想收那些猪肉鸡,可是邻居诚心要给,我当时倒是觉得却之不恭,只好收了下来。

  我想,自己家中贫寒,伙食不好,可是能儿还要常随乡亲们上山去砍柴,小小年纪的,真是难为他了,正好把这些肉食好好做一做,让他补补身子。

  我把这猪肉、鸡肉做得香喷喷的,勾人食欲,可是能儿却没吃一口,我怎么劝,他都没有动筷。他望着猪肉、鸡肉,似乎想到猪、鸡被杀时的惨景,心里难过极了。我看他这么善良,一时间不知是喜是悲。

  我望着墙上挂着的棋盘,想到夫君当年全凭此物驱散思儿的苦闷,可是当他有了儿子,愿望实现了之后,却这样早早的撇下我们母子俩,离开人世。如果他能活到现在,看到儿子这么善良,他会怎么想?是高兴还是忧伤?我想至此,泪流满面。

  能儿一看,急忙安慰我:娘,您教我下棋吧,等我学会下棋,咱们有时间好天天下棋玩。

  我见能儿说的恳切,只好答应下来。能儿还真聪明,没用半天的时间就把下棋学会了,而且还能常常走出令我意想不到的妙招。

  过年这几天,能儿怕我伤心难过,常陪我下棋。过了正月十五,人们便开始忙碌起来。穷人的孩子早当家,年纪刚刚交十二岁的能儿,就已经知道挣钱来养家糊口了。

  能儿每天随着乡亲们上山去砍柴,又跟乡亲们一起结伴挑到集市去卖。

  开始时,能儿是跟乡亲们一块同行,可是乡亲们家中温饱,不像他这样天天不歇。

  后来能儿没法结伴,就自己独来独往,上山砍柴到集市上去卖柴。日复一日、月复一月能儿从不间断上山打柴,每天除了上山打柴挑到集市,卖了买回米油回来维持生活之外,就是听我诵经,或者是一个人坐在院中思考着一些难以解答的问题。

  “伯母,当时阿能哥思考的是一些什么问题呀?”梁金莲出于好奇地望着李氏问。

  李氏微微地笑了一下,说:“能儿说,他思考的是‘为什么每个人的遭遇会大不一样?有的荣华富贵,有的贫穷卑贱,有的身强体壮,有的百病缠身,有的心地良善,有的无恶不作。为什么蛇吃青蛙,青蛙吃虫,虫吃蚂蚁,总是如此地吃吃吃,弱肉强食,这到底为什么呀?’。”

  李氏解答了梁金莲提的问题后,举起手伸了伸腰,又回忆着说——

  日子如流水,到了龙朔元年辛酉岁,能儿已经是个二十四岁的青年小伙子了。他不仅体魄强健,而且聪颖善悟,事母尽孝,这令我感到欣慰。勤劳善良的能儿,每天仍是上山打柴,然后挑到集市,卖了买回米油回来维持生活……直到后来,能儿偶然有一次听了安道诚诵读《金刚经》,那句句禅语直透心性,字字圣言,启开迷津。也是他善根成熟,智慧萌发,当他听到“应无所住,而生其心”两句时,心头一震,头脑轰鸣,眼前仿佛画了一道巨大的闪电。

  猛然间身心俱忘,只觉得世间万有,我人众生,千门万法,四大五蕴,尽归虚空,一无可住。霎时间心地花开,灵源波涌,烦恼顿断,妄想自灭,立时般若现前,以往追思的一切,俱皆明晰透彻。

  ……

  李氏如一位资深佛学者,点评着:能儿闻经豁然大悟,拨云见月,顿开心慧,还证本来,达到了直见本性的境界……

  “伯母,您说的太深奥,我听得不大懂,能不能说明白点?”梁金莲听到这里,似懂非懂地插了一句。

  李氏不好意思地望着梁金莲,歉意地说:“阿莲,我也不是很懂,只知道是出自《金刚经》中的经文。”

  梁金莲第一次听到《金刚经》这本经书,心里充满了好奇地望着李氏。

  李氏见梁金莲欲罢不能,一副孜孜以求的样子望着她,只好把她所知道、所理解的意思尽可能地向梁金莲述说了一遍:

  “应无所住,而生其心”,这句经文,是《金刚经》中最重要的一句经文之一。《金刚经》是实相般若,可以开人的大智慧。全部金刚经,都是破相显体。

  “应无所住,而生其心”这句,是体、用并显。即:用不离体,体不离用。“应无所住”既不着有,“而生其心”亦不落无,方是金刚本质。所以能儿闻此一句,立时悟道。应无所住,就是一切不住。若能一切不住,即是实相境界。既悟实相无相,一无所得,还有什么我执、烦恼、生死、无明可住?依般若智而生其心,即是起用。就是生悲愿无尽之菩萨心、菩提心、慈悲心、平等心、利他无我心。如是心,等等,皆是无所住而生之心。便是真心、清净心,亦即是佛心。

  “伯母,经您这么一说,我好像听明白了。您刚才说阿能哥分月饼给老乞丐,见老乞丐被打又拼命护他,这‘便是真心、清净心,亦即是佛心’,我这样理解,对吗?”梁金莲忍不住又插了一句。

  “大概就是这个意思。”李氏答完后,伸出大拇指,夸道:“阿莲,你很有慧根悟性呀!”

  梁金莲被李氏一夸,脸都红了,害羞地低下头,谦虚地说:“那有呀,伯母过奖了。”

  “阿莲,别不好意思,伯母是实话实说。”李氏对梁金莲夸赞了一句后,又转上《金刚经》的话题:而众生所生之心,乃贪心、执著心、贡高心、差别心,乃至八万四千烦恼心。如是心等,皆是有所住而生之心,便是妄心、业识心,亦即是众生心。因众生处处着相,相多故心亦多,心多即不能清净,心不清净,即不能悟得实相真心。故欲悟实相真心,即要放下一切,则一切不住,真心自见,即是道心。道从心生,心由道见。讲到究竟,这一个道字,也不可说。所谓言语道断,心行路绝。此理微妙,初学人不易领悟。佛要人领悟实相无相,离念即是真心,故说“应无所住”。佛又要人领悟起用之妙,故又方便说“而生其心”,“应无所住,而生其心”这句,看来似觉矛盾,其实就是如是。

  ……

  李氏说到这里,看着听得真真有味的梁金莲,问,“阿莲,伯母依照经书上说,你听得懂吗?”

  “嗯,明白了很多。”梁金莲点着头说。

目录
设置
手机
书架
书页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