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男生 历史军事 新顺1730

第六八三章 止步(下)

新顺1730 望舒慕羲和 5934 2024-07-16 19:56

  

四川问题,这里面有一个特殊的历史背景。那就是大顺开国北伐之初,惨烈的川陕拉锯战,使得四川许多年都没缓过劲儿。

  

四川号天府之国,应该是理所当然的西南地区中心地位。

  

然而在很长一段时间内,四川的人口、财力都不足,大顺之前对西南地区的改土归流,是以西安、襄阳为基地的。

  

西安做不了西南的中心区。

  

襄阳也当不了西南的中心区。

  

只有四川、成都撑得起西南中心这个名号。

  

现在大顺的情况就摆在这,北方没有战争了,至少百年之外完全看不到战争的可能性了。

  

朝鲜郡县化,那是早晚的事,但要等实力足够之后,否则怕提前把日本吓到了。

  

越南北部郡县化,在海军建设之后,也是早晚的事。

  

但是,终究这些地方和西南地区不一样,西南地区大顺继承了大明的全部遗产,是视作“畿内”的。

  

北方的事解决了,南下就是大略所在。

  

四川经过将近百年的休养生息,也已经缓过劲儿来了,足够支撑起大顺的西南核心区的地位了。

  

皇帝支持刘钰的四川井盐入湘楚的一个重要原因,就是西南改土归流,两淮盐商使不上劲儿。

  

再往大了说,北方草原两淮盐商也使不上劲儿了;南洋那边,两淮盐商还是使不上劲儿。

  

又肥。

  

又卵用没有了。

  

真当封建皇权的杀猪剔骨割肉刀不存在啊?

  

两淮盐商自己把路给走绝了,那也怪不得刘钰和皇帝下黑手——如果他们还有卖盐、市场、销售、运输的价值,那么这一次未必会动的这么狠。

  

问题是他们自己躺着赚钱赚的太舒服了,既不卖、也不运,走向放贷、租盐引的路了,运河一废,他们已然毫无价值了。

  

是以皇帝支持刘钰的这个非常大胆且激进的盐改政策,并认为别人的改革方向都是战术上的,唯独兴国公在战略上看了一步,这才是真正的朝廷重臣。

  

但是,激进的盐政改革皇帝支持。

  

激进的矿业放开发展,皇帝却不支持了。

  

除了一放就乱的因素外,还有个很重要点的,那就是…因为战乱恢复政策和交通不便的缘故,使得四川这几年实在有点“仁义王道”的样板模样。

  

这一点,虽在刘钰看来,就是不可持续的,难道人多了再来一场大顺开国的川陕拉锯战,用马尔萨斯的死亡骑士来一波?

  

但皇帝看问题可不像刘钰这么理性的冰冷,是以在给刘钰奏疏的第二条朱批上,则着重说了这个问题。

  

“自本朝开国以来,蜀中人口凋敝,多行宽纵之策。人丁、地亩、盐井,皆轻税,多行休养生息之策。”

  

“初年人口凋敝,本朝又多次蠲免,人少而地广,是以中人之家,非耕即读,鲜有大贾。”

  

“爱卿前几日之奏疏,言西商入川,如入无人之境,便源于此,不善经商,民不言诈。”

  

“天下皆有溺女婴之恶习,惟川省民人,无论贫富,生女必举,此习俗之大美者,若如桃源。”

  

“而至爱卿所谓‘工商发达’之地,溺女之最盛处,莫过广东、江浙。”

  

“前朝成化年间,便有臣子言:温州、台州、处州此三府溺女婴之俗最甚。此弊不独三府,延及宁、绍、金华,南直隶亦然。”

  

“爱卿言,欲治溺女之俗,唯有发展纺织。”

  

“让生女可做工,可为父母丈夫公婆赚银钱,可卖为包身工,则溺女婴之俗可轻矣。”

  

“朕每读至此,不由慨叹:爱卿常言的进步,竟是要进到人皆无情,皆以银钱利论,乃至父母子嗣之亲且不能免的地步吗?”

  

“这就是爱卿心中的虽九死其尤未悔的大道?”

  

“天下有变,朕亦知之。值此大争之世,诸侯纷争。然天朝地大,以东南之进,亦可敌西夷诸国,爱卿何不为仁义王道,留一片净土?”

  

“此批,非以君臣论,而以百家之鸣辩。儒谈仁义、墨谈兼爱、法言术势、道论绝圣,爱卿信的又是什么?”

  

“爱卿不谈仁义,少论兼爱,法术势之学更是叫人莞尔。”

  

“儒有三代之治,墨有兼爱大同,道有小国寡民。乃至于释有转世轮回、耶回皆有天堂奶蜜…爱卿所预所推之世,如此冰冷,人皆言利,乃至亲情都可置于秤上,朕实不知是什么撑着爱卿往前走。”

  

这是皇帝少有的性情流露,他说这不是君臣在谈事,而是算是百家明辨的交流。

  

皇帝从一开始就知道,刘钰是个心中有道的人。这个道,可能包括忠君、社稷、天下、但这只是道衍生出的德。

  

而道本身呢?

  

为什么西人教不用地狱来吸引人?因为都知道那不好。

  

可从当初刘钰对发展纺织业是减少江浙溺杀女婴的最好办法的说法;从皇帝知道刘钰是在骗日本人但看了之后也胆战心惊的人口四凶论…种种这一切,都让皇帝觉得,刘钰想要的那个世界,比起小农经济的大顺,更像是个魔窟地狱。

  

所以皇帝想不明白,为什么刘钰对魔窟地狱这么热衷?

  

你说信耶教信回,那都可以理解,为了天堂;信儒,是为三代之治…那都是美好的。

  

人皆有爱美之心,怎么就有人把相对于三代之治的魔幻鬼窟,作为毕生之道去追求?

  

如果用后世的词,皇帝甚至要怀疑刘钰是不是心理变态了。

  

虽然皇帝支持刘钰的很多政策,但支持的原因是因为皇帝心中“无道”,只是个政治动物,维护统治,维护君权。

  

无道,自是就都无所谓,合用就好。

  

偏偏皇帝很明白,刘钰根本和他一路人,这就让皇帝一直就颇为不解。

  

当然,皇帝也不准备用这一套道德、小农、田园美好的东西来说服刘钰,因为皇帝知道要真这么说,刘钰肯定又得继续上疏。

  

指不定心里还在想,得,这年月皇帝讲道德、儒生谈利益,也真是奇葩了。

  

所以皇帝又提笔写了第三段朱批,开头先引用了一首对联的下阙。

  

不审势即宽严皆误,后来治蜀要深思这一次则不谈道德了,而是纯粹恢复了政治动物的姿态,给刘钰分析了一番为什么四川不能搞激进的资本产业发展的原因。

  

四川地处西南,西边是藏、南边是云贵、东边是苗,都是些“夷”民聚居区。

  

大顺的改土归流政策,很严厉。

  

而之前的夷汉分离政策,使得双方的矛盾很深。

  

保持这种“分离之下,老死不相往来”的状态,过得去,别闹腾,就挺好的。

  

改土归流是改土归流,可这玩意儿不是游戏里的政策,点一下就完事了,需要几十年、甚至上百年的积累改变。

  

矿业发达的地方,可不是成都平原。

  

在那种地方办矿,肯定会引发严重的汉夷矛盾。

  

远的不说,就说京城不久前发生的“千人坑”案件,这在京城,只是恶人问题。

  

但放在那边,会演变成什么?

  

搞工商业的什么鸟样,皇帝心里一清二楚。

  

靠着之前的“以商控蒙”政策,趋利的商人,在大顺收复漠北之后的短短二十年,改变了一个词的意思。

  

原本的“安答”,在草原上,是个挺好的词。

  

但就像是后世的“小姐”变“小姐”、“公主”变“公主”一样,词还是那个词,但意思却彻底不一样了。

  

大顺收回漠北才二十年,然后“安答”这个词已经成为“奸诈”、“无义求利”、“不讲诚信”、“放高利贷的汉人”、“和你交往是为了骗走你的羊”等等的代名词。

  

在四川搞这么激进的工商业政策,皇帝觉得只怕肯定是打不完的官司、扯不完的淡,闹不完的民变。

  

这是其一。

  

其二,大顺在四川的休养生息政策,以及改土归流和之前的夷汉之防,都使得四川的官员秉持着“多一事不如少一事”的思路。

  

最好保持原样,否则交流多了,两边肯定闹矛盾、出问题。

  

到时候,稍微一碗水没端平,就得打起来。

  

打起来之后,官员心说可算是倒了八辈子霉了,这辈子升迁无望了。

  

是以这种环境之下,四川的官员一个比一个保守,这都是政治智慧。

  

要搞激进改革,就得把四川的官员轮换,来一场官场换血,派支持改革发展工商的那一派去。

  

但是,那群人又太激进了。

  

觉得现在军改完成,巴不得闹点军功,打起来才好呢。

  

不打,不故意制造矛盾,怎么立功发达?

  

开个矿,出点事,怕就不是息事宁人了,而是添柴加火,干干干!

  

之前的官员,是担心“少一失检,动起边衅,利未得而害生”。

  

激进派,则根本就是“动起边衅,闹起来就打,反正如今有好枪好炮,怕他鸟甚?”

  

和稀泥的中间派?和稀泥的中间派,能处理好民族交错地区的种种问题?皇帝根本就不考虑。

  

而朝中坚定支持改革的,都是些什么人?都是些今天喊着要复汉唐旧域、明天嚷着要血染梵蒂冈复传教案之辱的——夷可往,吾亦可往。

  

为啥?

  

因为刘钰的这一套,既没给出三代之治,也没给出大同兼爱,更不是天堂美好。

  

但凡讲点“仁义道德”、“王道政治”、“以民为本”的,就没有个彻底支持的。办事总得有个目标吧?为啥要这么办?

  

显然,刘钰总不能说是为了挖坑埋大顺,那唯一似乎能算是个目标的,也就是汉唐雄风、对外征服,起码这是个目标。

  

虽然松江府的商人欢欣鼓舞以为又要打仗,可皇帝压根没这打算,改土归流也不全是暴力手段,再说也需要时间,皇帝不希望在这种时候、在这个已经找对了路慢慢消化、“花苗”的时间里,用这么激进的政策,直接激化矛盾。

  

打,倒是不怕。但打得有目的啊,如果是为了“化苗”、“稳定”,显然,似乎在皇帝看来,开矿纯粹是往反方向走。

  

请:m.tangsanshu

  

目录
设置
手机
书架
书页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