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76年,5月1日,河北行省,河间郡,大城县。
今年河北风调雨顺,大城县西南的泊舟乡也如同其他地方一样,进入了金灿灿的收获季。
泊舟乡正中有一座“侃家堡”,是乡中大姓侃家的聚居地。侃家祖当年游侠起家,被河间薛万户辟入麾下,屡立战功,积功升为千户。此后侃家儿孙接连从军,皆有功,故家业兴盛。到现在,这泊舟乡土地大半都归他家所有,其余百姓多半都成了侃家的佃户。这样的“一姓之乡”,在河北行省可不算少见。
但现在的侃家堡,却陷入了一片混乱之中。
今天,一长串车队自县城中突然冲着侃家堡过来,然后哗啦哗啦跳了几百人下来,有东海关税同盟派驻大城县的“训政组”,有前者募集的“警察”,还有驻大城县的两连东海兵。最后这二百多人最为吓人,不但都亮出了刺刀,居然还带了两门小炮过来——乖乖,这是要干嘛啊?
东海人要搞国家正规化建设,但不可能一蹴而就,现在他们管辖的国土一下子扩大了十倍不止,即使早年储备了不少公务员,洒上去也没几颗芝麻了。因此管委会只能往各地派出“行省”,然后行省再往郡派出“行政府”,负责宏观上的行政事务。而再往下的县一级,就只能搞“训政”了,也就是按东海国的体制设立行政机构和官职,但大体上仍由各县的“名望人士”充任。行政府不时会派出训政组去各县巡视监督、发布指令,训政期结束后,会根据考核成绩对这些“临时官”淘汰或留用。
搞得有点乱,但这是因为之前刚吞下来不及消化。不过,到现在都过去了两年,也该迈入正轨了。
带队的训政组组长梅坚跳下车来,整了整衬衫,穿上一件薄款的绯色风衣,与配合行动的连长交流了两句,后者就指令自己的部下南北分开,堵住了侃家堡的两个主要入口。然后,梅坚就带着组员和警察们往堡中走去。
警察由郡政府募集,骨干是从本土的公安系统里调来的相当一部分成员是退伍兵,还有大约1/3是熟悉乡情的本地人,训练度和组织度都不亚于一般的外国正规军,现在这近百人排成队一走,顿时就引发了堡中的一片鸡飞狗跳。
穿着一身黄色质孙服的侃家家主侃泰连忙招呼起家丁…也不敢叫太多以免激化矛盾,只点了几名亲信迎出堡外配笑着说道“梅组长您,您怎来了,还这么大阵仗。可可是要河间府的回去自小老儿家路过吗?”
梅坚看着他,摇了摇头“侃员外,您可真是贵人多忘事啊。上次发来通告您家认的夏税额相比田亩数可是差了太远了要重新报告您就这么抛到脑后去了?”
训政组说是训政,但其实人手不足也没多少能训的主要任务就是收税。前年地盘刚占下,百废待兴,税也没好好收,只是让河北各县按照元国旧例由旧税吏象征性地收了一点。去年开始改革,仿照本土自治县的制度,让各县土豪自认税额,但呵呵,莫名其妙的,要缴税却又没选票,谁会多认呢?转眼又来到了这76年,各土豪仍然自行其是,侃家自然也不例外,结果没想到,就被这训政组盯上了。
侃泰一愣,嘴角一撇,然后又换上了笑脸“哎吆,那些下人蠢的,也不记得将这事与我提醒,小老儿脑袋不灵光,还真忘了,这就补上,这就补上。”
梅坚皮笑肉不笑地看着他“那您说说,补多少啊…”
侃泰咬着牙道“去年我家一百多石交了的有,今年五十再加…不,小老儿出血了,翻个倍,三百石的交!”
“哈哈啊…”梅坚突然笑了出来,吓得侃家人眼皮直跳。
笑完后,他抖了一张纸出来,上面是纵纵横横的一大片方块“侃员外啊侃员外,你家两万多亩良田,今年年景这么好,恐怕亩产一石麦子不止吧?就算你一石好了,两万多石,15的农业税就该是三千石,你这就交十分之一还咬着牙,是想打发叫花子呢?!”
侃泰吓了个哆嗦,这人怎么会对自家田产这么清楚的?他看了看梅坚手中的纸,也没看明白上面那些字码是什么意思,只摇头道“梅组长,弄错了哟多半的是,我家的田怎么也就几千亩,粮食收了的还要给这么多家人去养,余粮实在是没几百石的哇!”
梅坚冷笑道“这是观澜测绘公司出的数据,你要是不服,就去法院跟他们打官司去吧。今年就是三千石,不能少!”
侃泰急了,口不择言道“三千石!你把我卖了的吧!你们这般横征暴敛,就不怕民心失了,大元再打回来的么?”
听了他这话,梅坚不怒反喜“好啊,你说了‘大元’是吧?果然,你就是元国留在大城县的奸细,怪不得抗税不交!来人,给我封了这处屯堡,把侃家人带回去细细审问!”
说完,他身边的警察们就一拥而上,将侃泰等人制住。
侃泰大惊,先是怒骂道“兔崽子,你…”然后被人一脚踢在膝盖窝,跪了下来,看到警察们开始按家按户搜捕,这才惊恐起来,回想起了一度被遗忘的“屠城”恐惧。于是他对梅坚哭喊道“饶命,饶命啊,三千我出…”
这时梅坚一脚踢在他嘴上,止住了他的求饶,倒打一耙道“这时候还痴迷不误,抱着那点浮财不松手,活该流放。”
推荐下,真心不错,值得装个,毕竟可以缓存看书,离线朗读!
训政组带来的人一户户闯过去,将里面的人一个个逮出来。现在务农季,大部分人都在田里忙碌,留在堡内的大都是老弱幼,没什么抵抗。堡外的外姓佃户有的围观过来,但更多的是躲回自己家中闭门不出,还有些干脆拿了东西往外逃的。
倒是有不少在外的侃家青壮闻讯赶回来,要知道元国可是封建制的,他们平时就多有操练武艺以备不时之需,现在见家人被抓当即火气上涌,操着锄头镰刀就冲了上来——可惜,面对步枪和霰弹枪还是不够用。而他们的抵抗更加坐实了侃家的“图谋不轨”,梅坚更加理直气壮地带人抓捕起来。
最后,侃家近千口人被一抓而空,捆在堡内的几间大屋中。不日,他们将分批运回县城,接受正义的审判。如果不出意外的话,很快他们就会得一个“流放海外”的判决,然后前往海津县出海,前往重洋之外某处未知的所在。
梅坚又带人出去转了一圈,实地勘查周边的情况。泊舟乡的田地大多为侃家所有,外姓佃户以十户左右为一“庄”散布在周边,耕种侃家租给他们的份地。梅坚随便去了一座近处的庄子,庄里人本来躲在屋子里,但屋子没什么防御力,被警察们一喊,不得不不情不愿地走了出来。
不过出乎他们的意料,这些凶神恶煞的外来人没抓他们,反倒安抚了一顿。
实际上,训政组的这次行动是新到燕京的金盛司所制定的“粉刷”计划的一部分。
管委会把河北行省划分为十个郡,再算上燕京,根据元国的户籍数据,这些土地有七十万户在册,再考虑到必然有一部分人不入统计,总共应该大约有五百万人口。这五百万人,要是一个个教化过去,肯定是个不可完成的任务,但好在里面至少有四百五十万是不识字的,一片白纸也就不需要洗了。剩下的五十万多半是有地位的土豪,拉拢一部分,消灭一部分,剩下的自然就会“心向教化”了。再适当往当地移民一些东海国民和南方士人,以后逐步开展义务教育,有个一两代人的功夫,怎么都洗过来了。
显然,这家侃姓土豪,就是需要打击的那一部分了。他家过去积极向外族靠拢,沾染了大量胡俗,现在找个理由把他们迁走,既削弱了旧文化的影响力,又给海外送去了人力,顺便还能增大税基,何乐而不为呢?
而旁边的普通百姓就没必要特意对付了。一来没必要,二来也没那么多人力去处理这么多人口的甄别迁移事务,三来…现在是农忙季,把人都弄走了,谁来收庄稼交税?
梅坚随便对庄民们勉励了几句,就让随从将他们登记在册,自己随便在周围转了转,看到周边都是大好农田,感叹道“侃家倒真攒了不少好田…正好,分一半就地租给佃户,剩下一半建个公社,安上百户退伍兵,这泊舟乡就入制了。”
虽说县级行政早晚会迈入正轨,但总是依赖当地人的话,现代治理也难以推行下去。因此管委会计划安置一大批退伍兵过来,作为公民的种子。正好,大战过了两年多,当初急剧扩军,今年也正有一大批义务兵要退伍,正好用在这里。
梅坚看了一会儿,又见人群中有不少小孩子,就换上一副笑脸,从兜里掏出一小包红糖,给他们一人倒了点。
孩子们尝到了甜头,纷纷欢呼雀跃,叽叽喳喳想着再要点。不过其中一名小男孩却怯生生地问道“官,官人,你,你能收俺去当兵吗?”
梅坚一愣,问道“你怎么会有当兵的想法?”
小男孩挠挠头答道“俺们乡里,像俺们这样的庄稼户,想翻身过上好些的日子,都是要去当兵的啊。官人你手下这么多兵,也要了俺吧,俺虽然小,但也有不少力气,将来肯定能好好打仗!”
梅坚无奈地笑了笑。他出身江南华亭县,自小从未有过投军出人头地的想法,读书科举才是正途。后来去了东海国考了公务员,东海国虽然当兵是个不错的出路,但也不是唯一的出路。唯有这原属元国的地界,一般百姓才会把当兵成为唯一突破阶层的途径,想来真是…可怕啊。
他不禁感到一阵后怕。如果不是东海国先行崛起攻入了元国,以元国这可怕的体制,人人以争勇投军为上进之途,那该有多强大得军力?恐怕大宋绝无幸免之理吧!如果真是那般,那现在就不是他来泊舟乡搞什么“粉刷”,而是元兵去他的家乡华亭县作威作福了。说不定这个小男孩,未来也会成为其中之一…
他叹了一口气,道“还好,不一样了。”
然后他又对这个小男孩说道“男子汉志在四方,没必要拘于一途,当兵报国自然好…呃,你知道报国是什么?投军不光是为了个人的荣华富贵,还是为了保家卫国,有了大家才有小家…”
见小男孩一脸懵逼的样子,梅坚自嘲地摇了摇头“我跟你说这些干嘛。算了,过阵子大城县就要设小学了,如果有机会你就去求学,将来学好了,别说赚钱买糖吃,就是像我这样考个公务员都没问题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