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男生 历史军事 万历驾到

第二百零九章 麻烦

万历驾到 青橘白衫 4849 2024-11-04 14:36

  

原本徐德和赵廉都以为这是一件简单的事情,可是没想到他们说完了事情的经过,董成武没有回答两人的话,而是陷入了长时间的沉默。

  

这使得徐德和赵廉都是一头雾水,表情也严肃了起来。

  

在徐德和赵廉看来,甄家虽然势大财雄,可是对于董成武这样的一省巡抚来说,根本算不上什么问题。放在以前,董成武或许还需要忌惮一些事情。

  

比如甄家是当地大户,比如甄家在官员之中的声望和实力的等等。

  

可是现在不一样了,甄家牵扯到了这么大的案子里面,甄家铁定完蛋了。哪怕是甄家再有实力,有再多的官员收了甄家的钱,这都没用。

  

牵扯到谋刺皇上,没人敢再和甄家有牵扯,甚至都没人敢和甄家有一点联系,躲都来不及,更别提帮忙了。

  

即便是董成武收了甄家的钱都不算事,毕竟甄家不是因为贿赂官员倒台的,而是因为谋刺皇上。即便是查出来贿赂官员,也不会牵扯到太多人。

  

何况现在董成武是福建巡抚,想要掩盖这件事情轻而易举,自己和赵廉都没有追究这件事情的打算。

  

半晌,董成武缓缓的开口道:“徐公公,赵大人,你们知道五峰船主吗?”

  

徐德和赵廉对视了一眼,同时点了点头:“当然!”

  

五峰船主只是这个人的称号,他的名字叫做汪直,是横行海外最著名的倭寇首领,事实上他在浙江福建一代的名声非常好,因为他代表着一部人的利益。

  

比起那些横行抢夺的倭寇,汪直想要的很简单,那就是得到朝廷的允许,让他能够开海通商。

  

正是为了这个目的,汪直帮着当时的东南总督胡宗宪平定了东南倭寇,甚至还投降了大明。在杭州被巡按御史王本固诱捕,后来被杀了。

  

事实上汪直不懂,他在选择投降的那一刻,他的命运就注定了,他必须死。

  

或许在做海盗,在经商上面,汪直是能人,可是在琢磨人心,在官场上,汪直就是一个小白。当时胡宗宪和汪直推的政策,触犯了很多的利益。

  

胡宗宪和汪直以为平定东南的倭寇之乱是大功劳,是为了国家出力尽忠,可是他们触犯了很多人的利益。

  

胡宗宪或许有情可原,他是朝廷命官,心中自有一番抱负,想要为百姓为国家做些事情。汪直却不一样,他只是想要一个开海的契机,一个可以正常贸易的机会。

  

可是这个机会是有人不愿意给的,那就是江浙福建的大家族,那些大士绅。

  

这些人把持着江南的海贸,他们走私,甚至是蓄养倭寇,这也是为什么倭寇之中大部分都是大明人的原因。这些人雇佣倭国战败的武士,组织船队,他们把持着海贸的利润。

  

一旦汪直开海成功,那么利益受损最大的是他们。

  

至于倭寇是否大闹东南,他们反而不会那么在乎,于是就有了投降情况下而被强杀的汪直。这件事情不但没有得到朝廷的追究,反而被认为是大功劳。

  

杀了汪直的王本固,不但没有被罢官,而是从此以后青云直上。

  

在杀汪直的时候,王本固只是巡按御史,在杀了汪直之后,王本固青云直上,从巡按御史到陕西兵备副使、大理寺少卿、副都御使、刑部侍郎、吏部侍郎,最后做到了吏部尚书,可见这后面有多少人在推动。

  

汪直死后,汪直的一部分旧部也投靠吴平、张琏等福建一带的海贼,倭患反而更加严重了。

  

一直到嘉靖四十四年,吴平才被戚继光、俞大猷、刘显、汤克宽率兵所败,最后自己跳水而死。

  

这件事情过去二十多年了,可是没人会忘记,尤其是很多人开始反思这件事情。虽然不少人吹捧王本固的功劳,可是也有很多人在痛骂王本固。

  

如果不是他杀了汪直,东南不会继续糜烂,王本固就是罪魁祸首。

  

在福建江浙,百姓活不下去下南洋跑船是常事,不少人都崇敬汪直,甚至在船上会祭拜五峰船主以求保平安。这使得这里的百姓,尤其是靠海的百姓,对朝廷很不信任。

  

这个时候提起汪直,显然不是随便说说的,董成武这话里面是有深意的。

  

“赵大人,徐公公,现在海上又出现了一个汪直。”说到这里,董成武满脸的苦涩:“这个人叫李旦,就是福建本地人,在福建很有名。”

  

徐德一愣,他有些后悔了,在来见董成武之前,自己应该先去见一见内厂的人。

  

“这个李旦是泉州人,年少之时下南洋经商,后来在苏禄苏丹(菲律宾)被弗朗机人俘虏,做了几年的奴隶,后来他逃出了苏禄苏丹,去了倭国。”

  

“到了倭国之后,李旦很快统一了那里的大明人,在他们的支持下,李旦组建了船队。”

  

“交好倭国大臣,雇佣倭寇,组建船队,开始在大明倭国和苏禄苏丹之间进行贸易。”说到这里,董成武叹了一口气:“这些年这个李旦越做越大。”

  

“据说他交好一个叫做德川家康的倭国人,现在正在倭国打仗,准备一统倭国。”

  

赵廉和徐德全都被震惊了,还有这事?徐德看着董成武,面容严肃的问道:“董巡抚,这些事情你可曾上奏过朝廷?”

  

看了一眼徐德,董成武笑着说道:“公公觉得我该如何上奏?”

  

“说出了一个大倭寇?这个李旦未曾进犯大明一分一毫,虽然这些事情在福建人尽皆知,可是却没有实际证据,甚至连这个李旦是不是存在都未可知啊!”

  

董成武说到这里,徐德和赵廉都没明白了,这种情况怎么上奏朝廷?上奏了说不定还会被呵斥,何苦来哉?只有徐德知道,董成武如果上奏了,不但不会被惩罚,而且还会被重用。

  

自己家的皇爷对这些事情那是非常的感兴趣,只不过现在说这些已经没意义了。

  

沉吟了片刻,徐德又开口问道:“那这个甄家和李旦有何关系?”

  

“据说这个李旦就是出自甄家,也有人说李旦的母亲出自甄家,详清不得而知,只是大家都知道甄家和李旦的关系很亲厚。东南这些与海贸有关的家族,唯甄家马首是瞻。”

  

“一旦动了甄家,怕是东南板荡,重蹈倭寇之祸啊!”

  

听了这话,徐德和赵廉都沉默了,这个大帽子谁都带不起啊!

  

一旦因为此事东南板荡,重蹈倭寇之祸,那事情就麻烦了。徐德更清楚自己家皇爷的打算,这几年皇爷一直在整军,但是主要精力都集中在北边。

  

皇爷准备征伐蒙古鞑子的心思可以说是昭然若揭,尤其是在打败了瓦剌之后,朝廷上下对这一点都不怀疑了。可是如果东南闹出事情,那就打乱了皇爷对鞑子的征伐计划。

  

东南闹倭寇,蒙古鞑子在趁机南下,那就重蹈嘉靖年间旧事了。

  

俺答汗的那一次入寇可是一直被当今圣上视为耻辱,也因此大骂严嵩误国,甚至对自己的爷爷颇多微词,只不过这是徐德偷听的,他从来不敢对其他人说。

  

那一战被称为“庚戌之变”,徐德还记得打下了瓦剌之后,皇爷曾经大醉,并且挥着剑要杀仇鸾。

  

如果在这个时候东南闹出倭寇的事情,皇爷会是什么心情?

  

可是放过甄家?

  

徐德下意识的就摇了摇头,走到了这一步放过甄家,别说皇爷了,自己都觉得憋屈。尤其是知道了甄家勾结倭寇,甚至是胆敢谋刺皇爷,如此肆无忌惮。

  

“徐公公,此事是否密奏陛下?”董成武看着徐德,有些迟疑的说道。

  

身为大明臣子,守土杀贼是责任,可是董成武可不想被坑,一旦福建闹了倭寇,他首当其冲,受苦的也是百姓。事情太大,先请示一下吧!

  

“我们可以派人将甄家监视起来,不是其走脱。”

  

见徐德看向自己,董成武连忙又补充了一句。

  

赵廉这个时候阴沉着脸,直接开口说道:“本官以为此举不妥,现在已经查明甄家乃谋刺陛下主犯,如此瞻前顾后不是为臣之道。”

  

“为了些许坊间传言而不动甄家,有损朝廷威严,不可为。”

  

徐德看了一眼一脸正气的赵廉,心里面叹一口气,这家伙倒是说的好听。

  

董成武的脸色也阴沉了下来:“赵大人何以对东南百姓视而不见?甄家固然可恨该杀,但是绝不能如此冒然杀之。当在朝廷有了准备之后,在杀之。”

  

见两个人大有争执一番的架势,徐德连忙打断了两个人。

  

“事关重大,不是我等能够拿定主意的。”徐德直接开口说道:“咱家马上写一份密奏派人八百里加急送达京城,一切静等皇爷裁决。”

  

对于甄家是否会跑了,徐德一点都不担心,有内厂在,想跑哪有那么容易。至于甄家得到消息,识相的话他就假装不知道,一旦甄家试图逃走,那么就是在逼自己这些人动手了。

  

听了徐德的话,赵廉也不开口,算是默认了徐德话,态度有了就可以了,据理力争就算了吧!

  

目录
设置
手机
书架
书页
评论